青少年的自殺行為與防治策略之探討

青少年的自殺行為與防治策略之探討

ID:46557297

大小:6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5

青少年的自殺行為與防治策略之探討_第1页
青少年的自殺行為與防治策略之探討_第2页
青少年的自殺行為與防治策略之探討_第3页
青少年的自殺行為與防治策略之探討_第4页
青少年的自殺行為與防治策略之探討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少年的自殺行為與防治策略之探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青少年的自殺行爲與防治策略之探討作者:劉玲君、楊瑞珠--一、刖吕近年來,由於社會環境的快速變遷,使得個人必須面臨許多的壓力與挫折,當外界的壓力超過個人所能承受的範圍,或因爲無法適應多變複雜的環境,或許有愈來愈多的人會選擇以自殺做爲因應的方法。根據衛生署公佈民國八十五年國人十大死因的排行,「自殺」排名第十一位,但是令人擔心的是,自殺死亡率的增加幅度相當大(聯合報,86514,第19版)。近年來,社會上的自殺事件頻傳,尤其是青少年自殺的消息經媒體報導之後,總會引起社會大眾、學校以及教育當局的震驚與關切。教育部所公佈的

2、八十五年校園事件統計中指出,各級學校自殺自傷的案件數量明顯的增加,比起前一年增加了14%(中國時報,86.5.16,第7版)。而由文化大學新聞系學生刊物「文化一週」以北區大學生爲對象所進行的死亡態度問卷調查指出,有45.9%的受訪者表示曾有過自殺的念頭;此外,Meyer和Salmon(1988)亦指出,除了老年人之外,和其他年齡層相較之下,青少年是最容易自殺的高危險群。再者,民國八十二年的中華民國衛生統計資料顯示,15〜19歲青少年的死亡原因中自殺排名第三位;而民國八十六的中華民國衛生統計資料亦顯示,15〜24歲的

3、台灣青少年主要死亡原因中,自殺的排名僅次於意外事故和惡性腫瘤,然而,値得注意的是,有許多的青少年自殺事件常被當作意外事件處理(Guetzloe,1991)»因此,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1985)扌旨出,實際上自殺死亡的人數可能會是官方統計人數的兩倍到三倍(引自Guetzloe,1991)。對於正値發展過程之黃金時期的青少年爲何在生命剛起步的時候就選擇以自殺做爲結束,這是個非常需要整個社會去重視與探討並謀求解決之道的嚴肅議題。從媒體所報導的內容看來,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不外乎課業壓

4、力、感情問題、受到父母師長責備或同儕之間人際關係問題等,這不禁讓人產生了兩個疑問:其一是導致青少年走上這條不歸路的原因是否如媒體報導的這般單純,其次,令人十分不解的是,除了死亡之外難道沒有其他的選擇了嗎?是我們的青少年太缺乏挫折容忍力與變通的能力,亦或是社會未能提供青少年一個適宜的成長環境,而在青少年極需外界協助的時候卻無法適時的伸山援手。探討青少年之所以輕生的原因不是爲了要追究誰該負責,而是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的需求與困擾,才能夠做好事先防治的工作,減低悲劇發生的機率。因此,本文擬針對青少年的自殺行爲、自殺行爲的高危

5、險因子、自殺的徵兆以及自殺的介入與防治策略等議題逐一做深入的探討。二、了解青少年之自殺行爲以下部份本文擬從自殺者的心態、青少年自殺的相關因素、自殺的迷思等三個角度來了解青少年的自殺行爲:(%1)自殺者的心態自殺是青少年無法適應心理及環境狀況所引發的一種自我毀滅的行爲。一般而言,自殺者的心態特質可簡單歸納如下,對自己的生命找不出答案、無助與無望、對某人的報復、贏取他人的注意力、疲累而沒有力量再堅持下去等(郞佩麗,民85)。Holden(1986)認爲自殺是嚴重的情緒困擾未經處理所導致的後果(引自Allberg&Chu

6、,1990)。然而,許多硏究者一致指出,自殺的青少年經常是處於極大的痛苦中,他們唯一的渴求就是脫離這樣的痛苦(Popenhagen&Qudlleyj1998)。Matter和Matter(1984)認爲自殺是青少年所採取的一種溝通方式,他們試圖用這樣的手段獲得掌控權。爲了更進一步了解自殺者的心理態度,有些硏究者便著力於硏究自殺者所遺留的筆記或遺書,其中,Leenans(1992)便根據遺書整理山八類自殺者的心態(引自許文耀,民87):1•無法忍受的心痛:自殺者希望免除心中無法忍受的痛苦與災難。2•人際關係:自殺者在

7、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持上有困難。3•適應困難:自殺者往往感到無法解決問題、自卑、憂鬱等。4.拒絕一攻擊:自殺者往往因爲創傷性的經驗或他人的拒絕而自殺,或利用自殺來報復或抵抗他人的拒絕。5•不直接表達:自殺者的內心通常是複雜而矛盾的。6.認同一消失:自殺者往往過度認同某個失落的或拒絕的對象,一旦此種需求無法滿足,會感到深度的痛苦而希望自己消失。7•自我:自殺者往往在有建設性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較其他人弱。8•認知束縛:自殺者的思考是僵直、短視、太過具體化,其思考焦點均放在生活的變化及創傷性事件上。(二)青少年自

8、殺的相關因素導致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可能是相當複雜的。吳英璋、許文耀(民84)將導致自殺的相關因素加以整合,提出了一項自殺行爲歷程模式,該模式將自殺行爲發生的歷程分爲慢性歷程與急性歷程,慢性歷程爲長期累積不良的內在成長與外在影響之過程,急性歷程則是由於某些生活上的變化,使個人感受到壓力與情緒上的波動,而引發自殺行爲(引自許文耀,民87)。Allberg和Ch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