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初探【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初探【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65646

大小:246.8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7-08-06

上传者:U-944
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初探【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初探【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初探【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初探【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初探【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初探【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初探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汉语吴方言研究方言研究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其意义之大自不必多言。李如龙先生也曾这么认为:1.汉语方言语音变化多端,是语音学的宝库;2.汉语方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语史,比较语音和音系,重构中古和上古汉语,纠正我们对汉语史的误解;3.比较方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余姚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的临绍小片过去关于吴语的研究,前辈学者早已贡献卓著,主要的著作有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朱彰年等《宁波方言词典》等,重要的论文也有很多,如有王福堂的《绍兴话记音》、郑张尚芳的《温州音系》、《温州方言的连续变调》等。近十年来,关于吴语研究的成就主要有钱乃荣《SOV完成体句和SVO完成体句在吴语中的接触结果》、周志峰《宁波方言的词汇特点》、陈敏忠《吴语清音浊流的声学特征及鉴定标志——以上海话为例》等。从以上这些研究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前辈的方言研究大都以语音研究为主,重点在于方言语音的描述,方言实词方面的研究日趋增加,但方言虚词方面好像历来被人们所忽视,研究著作所涉不多。并且,从这些前辈的著作中也不难发现另外一个特点:他们方言研究的选择对象都是极具代表性、差异性的大片方言点,比如宁波话、温州话、绍兴话等等。像作为临绍小片的余姚方言就一直被大家忽视,从来没有得到系统研究,更不用说某类词的研究了。虽然余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余姚县志》中对余姚方言的特点作了记录,但都以语音特点及归属为主,语法方面特别是词汇方面内容十分简单,虚词的记录尤其是助词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二)余姚方言研究历史上余姚曾隶属于绍兴府,“秦置会稽郡,汉为会稽余姚县”现归宁波市管辖。余姚22 全境方言处于吴语太湖片之临绍小片与甬江小片交会地。丈亭、陆埠两区1954年由慈溪划入,方言属甬江小片,余姚镇和临山、泗门、低塘、马渚、环城、梁弄等七个区镇,均原属余姚县,方言属临绍小片。其中,梁弄镇贴近上虞县,带有上虞和绍兴腔,鹿亭乡中村等地贴近鄞县,惯说鄞县话。四明山区因地处四明山腹地,除大岚、华山两乡旧属余姚外,大部乡镇均糸1960年自邻县并入,方音也呈犬齿交错现象。全区上述各地都保留着各自原有的乡音。余姚方言俗称“余姚话”,指的是余姚城区方言,即正宗余姚话,称之为“阳明调”或“阳明中心调”,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通行全市。余姚话既有绍兴话的后音(后音稍拖长抬高),又有宁波话的硬性。不过,“余姚话”却仍能自成体系,独立意味,发音中也有亲切柔和的成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们叫来侍酒的,都是南班子的人,一时燕语莺声,尽都是吴侬娇语。”余姚话就明显具有这种吴侬软语的特点。近代以来,余姚方言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直到1927年下半年,赵元任带着助手杨时逢到江浙两省调查吴语,,余姚也作为一个调查点,选择余姚市区的15个发音人作实地调查,记录了余姚方言的音系,调查的成果收录在了第二年发表的《现代吴语的研究》一书中。1992年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对余姚方言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描写,确定余姚方言音系称为余姚音系有声母29个、韵母45个、声调6个。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普及,余姚方言正渐渐离我们远去,人们才开始重视余姚方言的研究---2010年10月份开始的第二轮《余姚市志(1988-2007》编撰中把方言列入了编撰纲目,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总括余姚话特点;余姚日报特辟方言栏刊登方言文章;也有一批余姚方言研究爱好者,他们活跃在余姚论坛上,对余姚方言探讨研究,如当地文人阿姚写有很多关于余姚方言的文章、泗门的古越东山对余姚泗门镇的方言字音、词汇、谚语、儿歌等作了较详细的收集,编成《泗门镇志》;韩长茂方言角度研究《红楼梦》,认为其中的“天落水”、“空落落”、“成日”“长天老日”之类词语都是余姚话。余姚方言的研究存在很多问题和难点:专门的研究余姚方言的文献太少,没有方言志,《余姚县志》、《余姚市志》中关于余姚方言部分资料十分稀少;缺少研究余姚方言的专著、研究队伍还没有形成正规军、研究的内容有待拓宽和深入。(三)小结方言是一个地方文化的活化石,在对吴方言保护与研究过程中,大家首先着眼于上海话、温州话这些有代表性的大片方言也是理所当然的。但随着方言研究工作的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小片方言逐渐被融合、消失,我们也有必要转眼到对小片方言的代表性特点作细致研究和及时保护。同时,相对于实词来说,虚词虽然“虚”,但它具有的语法意义和功能意义,特别是助词在在语言表达中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可忽视的。虚词在语言系统中变化较多、较难掌握,方言助词更是如此。我就以余姚城区方言“阳明中心调”22 为本文研究对象,试从余姚方言中的助词角度出发、着重对具有余姚方言特点的助词做共时描写,同时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力求较全面地展示出余姚方言助词的独特魅力,为余姚方言虚词的系统研究打下一个基础。“由于人们对语音研究颇多,找出了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已有了一个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然而对方言词汇的研究就显得薄弱了。”余姚方言也是如此,我打算着重结合李如龙先生的“汉语方言特征词理论”、黄伯荣先生的《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及董绍克的“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方法从余姚方言语音特点及余姚方言助词语法角度选取“子”、“啷”、“啷哉”等常用词,从动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这三方面大致谈谈余姚方言助词的特点。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说明方言研究的重大意义、分析前人吴语研究的重大成果、介绍本文写作范围及凡例(2)展示余姚地理位置及概况,了解余姚方言使用现状、分析余姚方言归属(3)从声调、音节方面分析余姚方言“阳明中心调”语音、具体分析余姚方言的语调及四个独特的音节(4)与普通话对比,具体举例分析余姚方言中的动态助词的用法及特点(5)与普通话对比,具体举例分析余姚方言中的结构助词的用法及特点(6)与普通话对比,具体举例分析余姚方言中的语气助词的用法与特点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1、参阅《余姚县志》等各类地方文献,了解余姚历史及方言特点。2、研读《当代吴语研究》等其他吴方言研究的著作学习前人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范围,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3、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方言研究的起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确定本文助词研究的范围后,对余姚市区范围内的方言进行调查,积累语料及本文例句。4、动态的对比分析。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方言事实进行多维、多角度的考察,多方比较(余姚方言内部差异比较、余姚方言与普通话比较等),在对余姚方言助词特点进行描写分析时,由表察里,由里究表,表里互证,必要情况下,还要说明余姚方言助词的语用价值.5、图表法。以图片方式显示余姚的地理位置及行政划分、直观呈现余姚方言的分类及归属,同时用表格的形式展示余姚方言语法特征及与普通话的亲疏关系。四、参考文献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22 1、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4、叶蛮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5、陆容.菽园杂记卷十.北京:中华书局,1985.6、阿姚.余姚话随感.余姚日报,2010.(7).7、郭璞.方言注序.直隶书局,1923.10.8、鲁国尧.“方言”和《方言》.鲁国尧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9、何志军.刘熙《释名》与汉代文体形态研究.学术研究,2010(5).10、刘熙.释名卷七.吉林:吉林出版集团,2006.11、周炳麟修.中國地方志集成‧浙江府縣志輯.上海:上海书店,1993.12、余姚镇志编纂小组办公室编著.余姚镇志,1989.1213、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03.14、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5、周志锋.百年宁波方言研究综述.浙江学刊,2010(1).16、韩长茂.戏说《红楼梦》中的余姚话.余姚日报,2010.17、侯友兰.绍兴方言词语构词特点.树人大学学报,2010(2).18、李如龙.论汉语方言特征词.中国语言学报,2001,4(10).19、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22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余姚方言助词特点研究(一)前言《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方言是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54.。詹伯慧认为:方言就是人们常说的“地方话”,它是通行于某一地点或某一地区的交际工具,语言学家对方言的理解正是着眼于它的地域性,把方言看作“语言的地域变体”的。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袁家骅认为,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和支裔,具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于民族的统一标准。这个定义可以包括所谓“语言的地域性变体”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方言的这些定义即为狭义方言,是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叶蛮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184.地域方言在汉语中俗称“话”,如“江浙话”通常指吴方言叶蛮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184.。方言研究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其意义之大自不必多言。全国各大省市甚至县镇的方言都被调查过,余姚方言也不例外。自宋元以来,史称“吴歌杂曲,并出江南,越声曲调,并出余姚”,说的正是“余姚腔”。其名称,最早见于陆容《菽园杂记》:“嘉兴之海盐,绍兴之余姚……皆有习为倡优者,名为戏文子弟,虽良家子不耻为之。”陆容.菽园杂记卷十.北京:中华书局,1985.124.作为古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余姚腔,俚词肤曲、杂白混唱、以曲代言,通俗易懂,一度风靡全国。因此,当时的余姚方言巨大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如今由于余姚腔的衰落、经济文化重心转移等诸多因素,余姚方言日益衰落和消亡,主要是指语言而非语音腔调。阿姚.余姚话随感.余姚日报,2010.(7).因此、研究余姚方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二)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汉语方言词汇研究源头可追溯到西汉杨雄的《方言》,郭璞赞其:“考九服之逸语,标六代之绝语”郭璞.方言注序.直隶书局,1923.10.鲁国尧先生揭出,“方言”一词首见于文献且以此称书名皆始于应劭。鲁国尧.“方言”和《方言》.鲁国尧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被公认为最早研究方言词汇的书。后来,东汉刘熙《释名》主要以声训法解释社会生活中各种有形事物与无形观念命名的由来何志军.刘熙《释名》与汉代文体形态研究.学术研究,2010(5).,但却保存了许多关于当时的方言,也称得上方言词汇研究的代表作品,如:水沃出所为泽曰掌,水停处如手掌中也。今充州人谓泽曰掌也!(《释水》)刘熙.释名卷七.吉林:吉林出版集团,2006.之后晋代郭璞的《方言注》对《方言》作了创造性的补充和说明。郭璞之后,我国传统语文学被称为“小学”,研究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方面偏重于读音和意义22 叶蛮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1.,虽存在零星方言词语,但未有方言词语整理的著作出现。直到传统语文学全面发展的清代,难登大雅之堂的方言俚语才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线,好古思想的影响下,方言词语搜集和考证工作异常火热,出现了不少著作,如:钱大昕的《恒言录》、胡文英的《吴下方言考》等。此外,清末学者章太炎对杨雄以后方言不受重视的现象不满,亲自搜集,编成《新方言》11卷。上个世纪20年代后,随着外国现代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流入,汉语方言的调查开始打破传统方言学的束缚,但遗憾的是当时也只专注于语音方面,方言词汇的特点和语法尚未受到重视。进入50年代后,汉语方言词汇调查得以突飞猛进:1951年,陆志伟搜集了北京话的单音词汇和部分单音词根,编纂了《北京话单音词词汇》,是较早的北京方言词典;1955年,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语言研究会对河北及天津方言词汇做了普查,编写了《河北方言汇编》,这是较早的一次大规模方言词汇调查。此外,1960年出版的《昌黎方言志》对昌黎方言词汇作了细致调查,其中的“分类词表”将词汇分为36类,成为后来调查方言词汇的范本。70年代中期以后,从十年动乱中恢复发展的汉语方言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出版了一大批方言词汇集,如:成刚《北京方言词典》(1985),。陈章太、许宝华、汤珍珠主编的《上海方言词汇》(1991),朱彰年等《宁波方言词典》(1996),许宝华、富田一郎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1999),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1999)。特别一说的是《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由412部分地词典构成,全面记录了中国国现代汉语方言词汇。因此,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真正兴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汉语方言词汇的重要性日益被大家认识,人们才意识到方言的特征研究不光在于语音层面,也同时在于词汇和语法层面。随着汉语方言词汇调查研究的深入,有些学者开始重视理论建构,主要有李如龙、李行健、董绍克三位先生。(三)余姚方言研究现状历史上余姚曾隶属于绍兴府,“秦置会稽郡,汉为会稽余姚县”周炳麟修.中國地方志集成‧浙江府縣志輯.上海:上海书店,1993.现归宁波市管辖。余姚22 全境方言处于吴语太湖片之临绍小片与甬江小片交会地。丈亭、陆埠两区1954年由慈溪划入,方言属甬江小片,余姚镇和临山、泗门、低塘、马渚、环城、梁弄等七个区镇,均原属余姚县,方言属临绍小片。其中,梁弄镇贴近上虞县,带有上虞和绍兴腔,鹿亭乡中村等地贴近鄞县,惯说鄞县话。四明山区因地处四明山腹地,除大岚、华山两乡旧属余姚外,大部乡镇均糸1960年自邻县并入,方音也呈犬齿交错现象。全区上述各地都保留着各自原有的乡音。余姚方言俗称“余姚话”,指的是余姚城区方言,即正宗余姚话,称之为“阳明调”或“阳明中心调”余姚镇志编纂小组办公室编著.余姚镇志,1989.12,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3.,通行全市。余姚话既有绍兴话的后音(后音稍拖长抬高),又有宁波话的硬性。不过,“余姚话”却仍能自成体系,独立意味,发音中也有亲切柔和的成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们叫来侍酒的,都是南班子的人,一时燕语莺声,尽都是吴侬娇语。”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余姚话就明显具有这种吴侬软语的特点。近代以来,余姚方言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直到1927年下半年,赵元任带着助手杨时逢到江浙两省调查吴语,,余姚也作为一个调查点,选择余姚市区的15个发音人作实地调查,记录了余姚方言的音系,调查的成果收录在了第二年发表的《现代吴语的研究》一书中。周志锋.百年宁波方言研究综述.浙江学刊,2010(1).1992年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对余姚方言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描写,确定余姚方言音系称为余姚音系有声母29个、韵母45个、声调6个。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59.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普及,余姚方言正渐渐离我们远去,人们才开始重视余姚方言的研究---2010年10月份开始的第二轮《余姚市志(1988-2007》编撰中把方言列入了编撰纲目,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总括余姚话特点;余姚日报特辟方言栏刊登方言文章;也有一批余姚方言研究爱好者,他们活跃在余姚论坛上,对余姚方言探讨研究,如当地文人阿姚写有很多关于余姚方言的文章、泗门的古越东山对余姚泗门镇的方言字音、词汇、谚语、儿歌等作了较详细的收集,编成《泗门镇志》;韩长茂方言角度研究《红楼梦》,认为其中的“天落水”、“空落落”、“成日”“长天老日”之类词语都是余姚话韩长茂.戏说《红楼梦》中的余姚话.余姚日报,2010.。此外,余姚的阮桂君博士发表多篇研究宁波方言的论文,其实他研究的方言为宁波田螺山方言,即为余姚境内的方言,但属于甬江小片了。余姚方言的研究存在很多问题和难点:专门的研究余姚方言的文献太少,没有方言志,《余姚县志》、《余姚市志》中关于余姚方言部分资料十分稀少;缺少研究余姚方言的专著、研究队伍还没有形成正规军、研究的内容有待拓宽和深入。“由于人们对语音研究颇多,找出了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已有了一个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然而对方言词汇的研究就显得薄弱了。”侯友兰.绍兴方言词语构词特点.树人大学学报,2010(2).余姚方言也是如此,我打算着重结合李如龙先生的“汉语方言特征词理论”李如龙.论汉语方言特征词.中国语言学报,2001,4(10).及董绍克的“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方法谈谈余姚方言中助词的特点。22 注释:22 本科毕业论文(20届)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初探专业:汉语言文学22 [摘要]余姚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本文从余姚方言的归属与现状入手,简要分析介绍了余姚方言的现状与归属以及语音方面的特点。针对余姚方言中的助词,从动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三方面入手,着重对具有余姚方言特点的助词做一些共时描写,并与普通话助词加以横向比较,力求较全面地归纳出余姚方言助词的主要特征和大致轮廓。[关键词]余姚方言;动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PreliminarydiscussingYuyaodialectsauxiliarycharacteristicsAbstract:YuyaodialectsbelongstowuinTaihuLakenearShao.DicetabletthisarticlefromYuyaodialectsattributionandstatusquooftongues,introducesthepresentsituationandcoolerattributionandvoicefeatures.AndtheauxiliarykeyseizeYuyaodialectfromdynamicauxiliaryAngle,structure,auxiliary,toneauxiliarythreeaspects,focusesontheauxiliarywithYuyaodialectscharacteristicsynchronicdescription,anddocancomparewithmandarin,strivetoamorecomprehensiveinductiveYuyaodialectsroughoutlineauxiliary.Keywords:Yuyaodialects;Dynamicauxiliary;Structureauxiliary;Toneauxiliary22 前 言《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方言是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余姚方言属于吴方言太湖片临绍小片。方言研究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吴语方言也不例外,前辈早已贡献卓著,如赵元任《现代吴语研究》、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等等。从前辈的研究成果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研究一般着重大片方言的语音描述,如王福堂的《绍兴话记音》、郑张尚芳的《温州音系》等,方言词类研究特别是方言虚词研究所涉不多。小片方言,尤其是属于临绍小片的余姚方言一直被忽视,从没得到专门研究。即使余姚地方志中有少量余姚方言记录,也只大致介绍整体特点,方言词类研究尤其是助词研究是一片空白。方言被认为地方文化的活化石。在吴语研究保护工作中,当然首先着眼于上海话、温州话这类大片方言。但随着社会发展,小片方言逐渐被融合、消失,我们也应该及时转眼到小片方言研究和保护。同时,虚词虽没有实际意义,但它的语法功能,特别是在语言表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方言研究工作中,我们也应该适量涉及方言虚词研究描述,特别是方言虚词中最经常使用、意义最虚的方言助词。本文拟以余姚城区方言“阳明中心调”为研究对象,试从余姚方言中的助词角度出发,着重就余姚方言助词做共时描写,通过与普通话助词的比较,力求较全面地展示余姚方言助词的独特魅力,为余姚方言虚词的系统探索和研究打下一个基础。本文的方言语料来源主要是本人与家人的日常口语,以及左邻右舍调查情况。本人生活在余姚市区,自幼的语言环境便是“阳明中心调”,二十岁之前未离开过余姚,具备活的语料条件。一、余姚与余姚方言概况(一)余姚概况余姚地处浙东宁绍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市、嵊州市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余姚历史悠久,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1985年7月1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全市共辖14个镇、1个乡、6个街道。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52719人。(二)余姚方言归属与现状由于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余姚方言呈现特殊性——余姚地处绍兴与宁波之间,历史上曾隶属于绍兴府,现归宁波市管辖。因而全境方言处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与甬江小片交会地,方言主要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但存在内部差异:丈亭、陆埠、河姆渡、三七市、大隐等乡镇1954年才划入余姚的,之前属于宁波府管辖的老慈溪县。这一片方言属于甬江小片,称之为慈城话,属于宁波方言范畴。余姚市区和临山、泗门、低塘、马渚、黄家埠、梁弄等七个区镇,均原属余姚县,方言属临绍小片,但其中又有细微的差异,22 原余姚镇的方言即为现在余姚城区方言,即正宗余姚话,称之为“阳明调”或“阳明中心调”;梁弄镇、黄家埠镇贴近上虞县,带有上虞和绍兴腔称之为余姚话上虞腔;临山、泗门、马渚等姚西北地区,在秦朝以前还是大海,唐朝后才逐渐成陆,并陆续有绍兴移民来此定居,故而形成一个绍兴方言圈,这个地区是绍兴方言与阳明中心调的过渡带,称之为余姚话姚西北调;鹿亭乡中村等地靠近近鄞县,惯说宁波话。四明山区因地处四明山腹地,方音呈犬齿交错现象,除大岚、华山两乡旧属余姚外,大部乡镇均系1960年自邻县并入,四明、大岚地区方言称之为余姚话四明山调。全区上述各地都保留着各自原有的乡音。上述图表标注的就是余姚方言简略分布图。所以总体看来,余姚方言按地域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以余姚城区话为代表的余姚话(含城区周边的低塘、朗霞、马渚、泗门等乡镇街道),这类方言听起来感觉比较柔和;二是以丈亭、陆埠为中心的宁波话(含周边的河姆渡、三七市、大隐等乡镇),这类方言听起来感觉比较硬,听人交谈犹如在吵架;三是以临山为中心的绍兴方言(含周边的牟山、黄家埠、小曹娥等乡镇),这类方言听起来声调比较重,语调比较夸张。1、余姚方言语音与语调狭义的余姚方言俗称“余姚话”,指的是余姚城区方言,称之为“阳明调”或“阳明中心调”,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通行全市。“余姚话”22 既有绍兴话的后音(后音稍拖长抬高),又有宁波话的硬性。不过,“余姚话”却仍能自成体系,独立意味,别有特色。根据赵元任先生的《现代吴语的研究》和钱乃荣先生《当代吴语研究》对余姚方言语音的研究和描写,余姚方言共有声母29个,韵母45个(详见下表)。余姚方言虽与周围宁波方言,绍兴方言有相似之处,但余姚方言在声调、音节方面还是有其别具特色的地方。a、声调赵元任先生在编写《现代吴方言研究》时,曾把余姚作为一个研究点,他通过调查和描写认为当时余姚方言有声调6个(阴平、阴去、阴入、阳上、阳去、阳入)。今余姚的声调已趋简化,一般都认为只有四个音调,声调结构在吴方言里也是最简化的:1、古平上去清音声母字,现余姚合并念成一个次高平微升调,叫阴舒声。2、古平上去浊音声母字,现余姚合并念成一个次低平微升调,叫阳舒声。3、古入声清音声母字,现余姚念高短调,叫阴入声。4、古入声浊音声母字,现余姚念低短调,叫阳入声。b、音节余姚方言的45个韵母中,自成的音节有4个:22 əl耳̲̲̲͇͇儿͇͇尔而̲͇耳̲͇饵̲͇二̲͇贰ŋ̇鱼呒(~有,没有)五儿吴ṃ用于复词中。如“母亲”呼作“ṃ̣嬷”或“ṃ妈”。ṇ用于应声或复词中。如“芋艿”呼作“ṇ̣艿”。(三)本文凡例a.本文方言字用同音普通话字代替,不研究本源和语音。b.本文例子中先列方言句子再列相对应的普通话句子。c.本文例子中省略部分用()补出。d.数字1、2……表示同一字的几种不同用法。e.“∕”表示两者选一。f.本文部分例句出自黄伯荣先生的《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由余姚城区人发音,文中不再说明,仅在此表示感谢。三、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分类研究现代汉语词类中,助词是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的一种特殊的虚词,主要有动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这三大类。汉语的助词是由一些很不相同的虚词组成,但有共同的特点:一是绝大多数助词都黏附于实词、短语或句子,不能单独使用;二是只表示语法意义,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三是由于处于附着地位,一般都读轻声。余姚方言中助词尤其多,大致的功能种类却也不外乎动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这三大类,其特点也大致与现代汉语助词特点一致:其在句中的位置主要处于句首话题后的位置、句中谓词后的位置或句末收尾的位置,都念轻声;一般只具有语法意义,词汇意义难以描述要在具体方言语境里才能感知。本文拟抓住余姚方言中与普通话相异的几种常见助词,分门别类地从动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这三方面加以归纳分析,以期描述余姚方言助词的特别之处。a、动态助词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动态助词是以虚词的形式出现的,它可紧跟动词,也可离开动词出现在句末。余姚方言的动态助词较多,主要有“了”、“子”、“啷”、“过”。这里笔者拟就对“了”、“子”、“啷”、“过”这几个词用法及特点,做出分别的描述。1.动态助词“了”余姚方言存在与普通话助词相同的音“了”,用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跟在实词后面,常见形式为“名词+动词+了”,是指动作或状态已经完成,表完成态。这一用法和普通话“了”的用法基本一致,如“饭却了”相当于普通话“饭吃了”。余姚话中动态助词“了”更多的是第二种用法——用在短语或句子中间,后面跟量词补语或者程度补语,常见的形式为“动词+了+量词补语”或“形容词+了+程度补语”,表完成态或存在态。从下面例子可看出,这一用法和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了”的用法“动词/形容词+了+数词+量词(作补语)”是有细微差异的,例如:①   坐了抢。22 坐了了(一)会儿②  却了餐饭。吃了(一)餐饭。③    大了木老老。大了很多很多。同样,在余姚方言的动宾短语中,及物动词后面加动态助词“了”,也一定是在宾语前加上量词补语,这个用法也相当于普通话“动词+了+数词+量词+宾语”,如:做了件衣裳。做了一件衣服。余姚话不存在“动词+了+宾语”的情况,如不会出现普通话“买了鸡肉,又买了牛肉。”的说法,一般都说“买了念鸡肉,亦买了念牛肉”或“鸡肉买了念,牛肉啊买了念”。不管以上哪种说法,余姚方言动态助词“了”后面跟的一般都是量词补语或程度补语。这就是“了”这个余姚方言助词作为动态助词功能的最大特点。2.动态助词“子”“子”字在余姚方言中广泛应用,其词性也具有多重性。特别是作为形容词词尾的使用尤其多见如“后生子”(学生)、“苗子”(谜语)等等大量存在于余姚方言的词汇中。这里要分析的是“子”承担动态助词功能的特殊用法,在余姚方言中主要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动词/形容词+子1”,是指动作或状态完成,表完成态,相当于普通话的“了”,这与前面余姚方言助词“了”第一种动态助词功能一样,如:①   侬困子1四个钟头哉。你睡了四个小时了。②侬开子1好话类。你去了(回来)再说。这里的句式和普通话基本是一样的,不再多加赘述。 另一种用法是是“动词/形容词+子2”,是指动作或状态的进行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着”,表持续态。①   门开子2,(咋个几)。门开着,(怎么啦)。②   侬却子2好,话是蛮子2好?你是吃着好,还是玩着好?③  爸爸香烟噶子2走进来。爸爸夹着香烟走进来。这里的句式跟普通话也基本相同,也不再多加赘述。综上可见,“子”在余姚话里作为动态助词使用时可以表示两种态:一种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已经完成的完成态,相当于普通话的“了”;另一种是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进行的持续态,相当于普通话的“着”。在余姚方言中,其使用条件还是有区别的,主要在于: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时,这个动作或者状态都必须是可以持续的;而表示动作或状态完成时就不然,这个动作或者状态必须是短暂的或者已经完成的。所以当遇到余姚人说“22 侬饭却子开哉”应该理解成“你饭吃了再去”,而不是“你吃着饭去”,因为吃是一个短暂性动词,不可能边吃边走。所以,“子”作为动态助词的两种不同表态用法的区分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方言语言环境中,而不能直接进行方言普通话对译。3.动态助词“啷”余姚方言被上海人称为“啷哉话”,现存于余姚民间的说法只是一段传说:据传说秦始皇想长生不老,愿出重金,征买长生不老药。卢生见秦始皇,说在东海蓬莱岛上有使人长生不老的灵丹。秦始皇之前多年未寻得,就派其出海采集灵丹。卢生在东海大洋漂了很久,后来在杭州湾南岸(现在的余姚地区)搁浅了。卢生怕找不到灵药性命难保,就上岸定居下来。很多年过去,卢生和他的后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当人们问起祖先世居哪里?他们已无法回答,只说祖先是浪载来的。说多了就成了习惯,“浪载了”成了日常口语。后来,对浪载的意思变了,成了“啷哉”。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无据可考,笔者认为余姚话之所以被称为啷哉话,主要是因为方言中大量存在着助词“啷”、“哉”、“啷哉”。如每天见面的问候语:甲问“一枪毛窝里啷啊?”(意思是:在家啊)乙答“来啷”(意思是:在的)甲问“侬饭吃过啷味?”(意思为:你饭吃了没有?),乙答“饭吃过啷哉”(意思为:饭我已经吃啦)。不同于“哉”和“啷哉”这两个语气助词,“啷”在余姚方言中主要承担着动态助词的功能。在余姚方言中“啷”的用法主要是“动词/形容词+啷”,是指事物的存在或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表示存在态、持续态,如:①   椅子高头摆啷。椅子上摆着。②  窝里来啷。在家里。(以上表示事物的存在)③   墙壁里靠啷。墙壁上靠着。④  我啷却饭。我正在吃饭。(以上表示动作的进行、持续)⑤ 门开啷。门开着。⑥时间老急啷时间很赶。(以上表示状态的持续)这里的“啷”就相当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的用法,表示持续态或存在态。但是又与“着”稍有不同,存在其独特之处。余姚方言的“啷”一般可以放在句中谓语的前面,也可以放在句子的结尾,尽管两者意思是不同的,但所要表示的动作或状态都必须是可持续的。同时,“啷”位于句末还兼有语气助词的作用,使句子听起来更加舒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啷”的一种特殊用法:余姚方言中会出现“要死啷啊!”“死啷啊!”22 这样的用法,在这里是“找死啊”、“像死人一样”的意思,带有贬义色彩,而不是表示“死着啊”的状态,是表示厌恶、不满的情态,带有责骂意味。从以上“子2”和“啷”的用法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余姚话中“动词/形容词+子(或啷)”都是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态,相当于普通话的“着”。但是仔细体味这两者的语用和感情色彩还是存在有区别的,在使用余姚方言时应该加以区分:“动词/形容词+子2”经常是带有对这种状态的不满情绪或还有别的话语,而“动词、形容词+啷”一般只表示陈述,没有感情色彩,比如“门开子,(咋个几)”与“门开啷”都是“门开着”的意思。但是前一句能体会到其暗含对“门开着”这件事的不满,说话人潜在意思是门本不应该开着的;而“门开啷”就只是对“门开着”这件事情的一般陈述,不带喜恶色彩。4.动态助词“过”跟普通话一样,余姚话中也存在动态助词“过”,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动词+过”的用法,是指动作和状态曾经有过,表示过去态,如“书看过哉”(书看过了),这种用法和普通话相同,就不再赘述;另一种是其在余姚方言中常见的特殊用法“动宾+过”,同样也是指动作或状态曾经有过,表示过去态,这样的用法在普通话中是不多见的。如:①   刮风过哉。刮过风了。②  前日落雨过哉前天下过雨了。以上是余姚方言中最常见的四个动态助词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余姚方言的动态助词与普通话有许多相似之处,都能在普通话中找到承担相应功能的词,表示相同的态。但其与普通话相比,在语义、语法习惯方面也存在差异之处:首先,余姚方言动态助词区别于普通话的的语法特点在于“动宾+助词”的用法以及“动词+助词+量词补语”的用法。这是余姚方言动态助词区别于普通话与其他方言的共性;其次,余姚方言存在独特的动态助词“啷”这是普通话与其他方言中所不存在的;再次,余姚方言的动态助词并不是与普通话一一对应的,而是相互交杂、比较灵活,所带的感情色彩也更为丰富,只有从具体方言语境才能体会分析。(二)结构助词结构助词附着在词、词组的前面或后面,用以表示句子的结构关系。余姚方言的结构助词主要有“个”、“得”、“子3”这三个。1、“个”的用法普通话中的结构助词主要有“的、得、地”三个,而在余姚方言结构助词就相对简化。余姚方言助词“个”相当于普通话“的”和“地”,用法也对应相同的,如:①   一个东西我个。这个东西(是)我的。②   慢慢个走,路高头小心。慢慢地走,路上小心。2、“子3”和“得”的用法余姚方言中最常见的结构助词便是“子3”和“得”22 。由于这两个助词的用法大致相同,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就放在一起分析:第一种常见形式是“动词+子3+动词”或“动词+得+动词”,相当于普通话的“动词+一+动词”的形式,经常在后面跟“再”一般表示动作一先一后,它的语法意义等同于普通话中的动词重叠,但这里的“子”和“得”只能是结构助词,不能看作补语,如:①   侬等子3等再话。你等一等再说。②   我坐得坐再跑。我坐一会再跑。这里的用法比较简单,跟普通话比较接近,就不作赘述。主要说的是第二种用法是“名词+动词+子3∕得+趋向补语”,这个用法是余姚方言结构助词的独特之处,先来看几个例句:①   哥哥东西却子3/得开啷哉。哥哥把东西吃走了。② 菜嘛子3/得来哉。菜买来了。这里的“子3”和“子1”的用法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在①句中的完成是由句末语助词“啷哉”表现出来的,②句中的完成是由句末语气助词“哉’来实现的。这两句话中的“子3”都不能理解成普通话中的表示完成态“了”,只能看成位于动词与趋向补语之间的一个结构助词,这和普通话的语法习惯有很大的不同。但有时就会出现这两种用法的混淆,如对于①这样一个句子,余姚话可以同时用“名词+动词+子3+趋向补语”和“名词+动词+子1+趋向动词”两种形式来理解,并且他们的书面形式也是一模一样的,就是“哥哥东西却子开啷哉”,但是在语音上两者就有区别,因此也只能从这将“子1”和“子3”区别开来。理解成“子1”时,这句话一般是这样读的“哥哥东西却子/开啷哉”。这里读到“子”的时候就要有停顿而且这个字音应该重读,用普通话准确翻译意思应该是“哥哥东西吃完,走了”。当理解成“子3”时,这句话读起来是没有重音也没有停顿的,普通话的准确翻译应是“哥哥把东西吃了”两种不同理解,两种不同用法,同样的句子,意思是不一样的,不能用简单的普通话对译表示出来。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把“子3”替换成相同用法的“得”也能直接看出其不同之处。这就是余姚方言助词“子”的独特和复杂之处。第三种是“动词+子3∕得+量词补语”,这种用法和普通话的动词与量词补语紧密结合的语法习惯又有些不同。如:① 摸子3∕得几。摸(一)下。①句和“摸子1几”是有区别的的。“摸子1几”是普通话“摸了下”的意思,是指动作已经完成了,而②里的对译成普通话是“摸(一)下”,动作可以是完成的,也可以是没有完成的,从而也可见“子3”并不是动态助词,只能理解为动词与量词补语之间的一个结构助词。此外,“得”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动词+得+啷”,相当于“动词+子2”的用法,是指动作持续或某种状态。只是在语用上用“得”只表示陈述而“子2”更有22 不满意对方意见或命令式的意味。但因为句子中存在动态助词“啷”,“得”就只能理解成动词与后面补语之间的结构助词了,如:①   坐得啷话。(坐子2话)坐着说。②   摆得啷啊哉。(摆子2啊哉)摆着好了。分析余姚方言的这几个常用结构助词可以发现:1、余姚方言的结构助词种类相对较少,不能与普通话结构助词意义对应,往往是一个词兼有多种意思,如“个”兼有”的、地”的意思,要具体转化成普通话后才能分析其语义。2、余姚方言中的结构助词不再与普通话中的结构助词“的、得、地”的语法意义对应相同了。如“子3、得”并不是表示普通话“得”的意思,两者只有在语法意义上才能找到相同点。3、余姚方言句子语法功能比较复杂,结构助词往往与其他功能的助词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只有仔细分析才能知道其语法功能。(三)语气助词语气助词是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和句末强调语气的虚词,在句子中读作时不译舒缓停顿,在句末强调语气或通过排比句重复时增强气势。常见的语气词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非传疑语气助词、传疑语气助词。又可细分为疑问语气词、祈使语气词、感叹语气词、肯定语气和停顿语气词。 余姚方言中的语气助词尤其多较多,除了先前提到的特色语气词“啷哉”外,主要还有有“个”、“哉”、“啷”、“价”、“个嘛”、“个叫”、“叫”、“伐”、“豪”、“伐哉叫”等等。这些语气助词都有各自的用法及带有各自特点,与普通话中的语气助词差异很大,具体可见下表:语气助词分类语气词对应普通话词语法意义例句非传疑语气个、个啦的表赞同或肯定好个(啦),好个(啦)哉了表示动作完成饭却好哉了表示动作将要开始吃饭哉。了表示“罢休”算哉,算哉。啷哉了表示动作完成或状态持续饭却好啷哉。价的表示同意或肯定较强的语气噶是价。个嘛的呢表示强烈的肯定弄话个对个嘛!个叫啊表示强烈的不满咋噶几个叫!传疑语气价呢表示不耐烦却饭价?叫吗表示催促开米叫?伐吗表示反问语气侬开伐?豪是不自己的观点希望得到别人肯定的回答是噶几个豪?伐哉叫找不到对应词表示强烈怀疑,带有不耐烦的意味弄伐哉叫?22 由表格可见,余姚方言中的这些语气助词,有些可以在普通话中找到相应的对译词,有些却不能找到,即使能够找到的,这些词在表情达意的作用上较普通话中的对译词更为灵活。可见余姚话的语气助词数量更多、表情达意更加丰富,色彩更加多变,情感表达更加到位的特点。同时用法与普通话语气助词差异大,其在句中的位置灵活,不拘泥于句末,如“是的呢”在余姚方言中可以表达成“个嘛是”也可以是“是个嘛”。四、结论从总体看来,我们可以发现余姚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和语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余姚方言中更多得融合了普通话的语法习惯,两者之间的差异正逐渐减小,从中可以看出方言并不完全独立于共同语的。但我们也应该承认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差异的存在,从本文中可以看出余姚方言的语音特点,特别是声调、音节与普通话的不同。同时本文也清晰展示了余姚方言中的动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数量要比普通话多,或者同一个词兼有不同语法功用,或者相近语法功用细分为多个词……这些都不能跟普通话的助词一一对译,在语法习惯上跟普通话也有较大的区别,特别是某些助词的语用或感情色彩较复杂,具有多重表意的功能,如前面提到的“啷”等,必须在具体的方言语境中分析解释。这就是余姚方言的独特魅力。余姚方言虚词与普通话虚词的差异最大的就是助词,主要就是余姚人日常用语的“啷”、“啷哉”、“子”这些词的用法。从本文上述分析描述中可见,余姚方言助词的功能是变化多端的,余姚方言助词词数量颇多,它们的语法意义与语法功用更是丰富的、灵活的,有的甚至很难琢磨,一定要走进方言语境才能理解。像“啷”这个词,它既可以做动态助词也可以做句末语气助词,有时又两者兼有,这两者的界限是很难区别的,比如这句话“头冒宁么啷。”(刚才人不在。)这个“啷”很难解释到底是语气词还是助词,或者是两者兼有。所以本文中我只用一些意思较明白,较简单的句子来作例子,做出分析,力求较清晰的展示余姚方言助词的最大用法特点。余姚方言是吴方言临绍小片中最具代表性的小片语言,它独立于周围的绍兴方言和宁波方言而存在。余姚方言与普通话不仅在语音上存在极大的差异,更是在词汇上具有它独特之处。本文重在对余姚话中最具代表性的助词用法及特点进行归纳整理,至于其他方面如这些词的发音、来源等等,还需要专业研究人员进一步地完善和补充。 注释:[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54.[2]余姚镇志编纂小组办公室编著.余姚镇志,1989.12[3]综合百度百科·余姚http://baike.baidu.com/view/15116.htm2011.5.4[4]余姚镇志编纂小组办公室编著.余姚镇志,1989.12[5]赵元任.现代吴语研究.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59[6]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99.[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644.[8]刘月华、潘文娱等编.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89[9]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122 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