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上海中学课件)

诸子喻山水(上海中学课件)

ID:46575634

大小:304.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25

诸子喻山水(上海中学课件)_第1页
诸子喻山水(上海中学课件)_第2页
诸子喻山水(上海中学课件)_第3页
诸子喻山水(上海中学课件)_第4页
诸子喻山水(上海中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诸子喻山水(上海中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诸子喻山水2009年9月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三古”上古期(孕育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文体之源散文(文史哲不分):甲骨卜辞、《左传》《史记》与诸子散文诗歌:《诗经》、《楚辞》及《汉乐府》小说:神话传说思想之源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主流思想,在上古阶段已经成熟对于文学的社会功能的注重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文学的自觉的时代,五七言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兴起与鼎盛曹丕《典论.论文》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市民文学与《金瓶梅》等通俗文学的

2、出现重视个人性情,追求生活趣味《牡丹亭》中的爱情戏曲与小说达到顶峰,《长生殿》与《桃花扇》,《西游记》与《红楼梦》先秦两汉文学商代文学甲骨卜辞与殷商铜器铭文周代文学“制礼作乐”与“克己复礼”巫术文化——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文学的特质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礼崩乐坏批评时弊阐述政见互相论辩清醒的现实意识,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与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批判战国气质强烈的个性与激情儒家思想的发展,由孔到孟,关注社会与现实人生法家与纵横家,着眼于政治手段与形势叙事散文与说理散文殷商到战国时期:中国散文的萌芽到成熟

3、期下面哪些属叙事散文,哪些属于说理散文《孟子》、《韩非子》、《战国策》《左传》、《荀子》、《论语》《庄子》、《国语》《论语》与《孟子》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论语》深刻平实,言近旨远,词约义丰,形象隽永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气词的运用情感丰富与循循善诱的长者形象《孟子》散文长于论辩,气势凌人,步步逼近,感情毕露对话体论辩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③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返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4、?”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长于譬喻,论辩具有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浩然气势明白晓畅与精炼准确的语言【注释】①篑(kuì):装土的筐子。【译文】孔子说:“譬如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了努力;譬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下一筐,但只要继续进行,我就是在向成功迈进。”【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

5、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译文】孔子在河边说:“逝去的就像这流水一样啊!白天黑夜奔流不息。”【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徐辟问:“孔子经常推崇水,说‘水啊!水啊!’,请问水有什么可取之处?” 孟子回答说:“有源泉的水都是滚滚而来,不分昼夜,先注满沟渠再前进,最终到达了大海。有根源的事物都是这样的,所以可取。如果没有根源,就象七八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马上

6、就干涸了,也就是站着等一下那点时间。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原文】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

7、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原文】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老子》相对《论语》、《孟子》而言,是哲学性更强的一部作品,为老子自撰作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哲学理论基础是“道”,探索宇宙原始,追寻万物本原。语言特点:词意洗练,韵文多;排比对偶等修辞多,句式最为整齐

8、。【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释义】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