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三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ID:46632197

大小:6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三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_第1页
三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_第2页
三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_第3页
三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_第4页
三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摘要】目的:研究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手术治疗三踝骨折42例。均行切开复位、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固定外踝,内、后踝用1〜2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探查修复韧带。结果:随访8〜20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畸形愈合,采用Baird-Jackson标准进行评定,优28例,良13例,差1例,优良率97.61%。结论: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联合空心螺钉治疗三踝骨折,固定可靠,手术简单,效果好,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是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屮常见的关节内

2、骨折,常由外展、外旋暴力引起,而三踝骨折乂是严重复杂的关节内骨折,除内外踝骨折外,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及韧带的损伤。治疗关键是恢复踝穴的完整性,保持和距骨正常位置以及负重关节面光滑,关节内骨折的治疗要求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而且需要修复损伤的韧带恢复关节稳定性,以便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而精确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以及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锻炼是治疗三踝关节骨折减少并发症的关键[1]。该项研究手术治疗三踝关节骨折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治疗的三踝关节骨折患者42例进行冋顾性分析,其中男27例,女1

3、5例,年龄19〜65岁,平均43.5岁。致伤原因:走路扭伤13例,重物砸伤8例,交通事故伤16例,高处坠落伤5例。均合并有踝关节脱位。常规踝关节X线片及CT检查,按Danis-Weber分类,A型12例,B型17例,C型13例。所有病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为伤后4小时〜9天进行。1.2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消毒铺巾,驱血上气囊止血带,按外踝、后踝、内踝次序依次固定,最后修复韧带。外踝取腓骨后外侧切口[2],不损伤腓骨前缘的腓浅神经,解剖复位骨折,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固定。对后踝骨折者,大于关节面1/4时,复位后自从前方置入1〜2枚4・5mm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固定时借用外踝或内踝切

4、口进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操作。内踝切口以内踝尖为中心做内侧纵弧形切口,保护大隐静脉,将骨折解剖复位,用1.5克氏针1〜2梅固定。术屮排片复位满意后,沿克氏针拧入1〜2枚4.5mm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内踝[3]。检查外侧胫腓韧带及内侧三角韧带,如有损伤必须将其修复。如合并下胫腓关节损伤,在处理完骨折后,用1枚3.5mm皮质骨螺钉紧靠下胫腓联合上方,平行于胫距关节面而且从后向前倾斜25。〜30。拧入螺丝钉,固定螺丝钉需通过3层骨皮质。1.3术后处理常规使用抗生素3d,抬高患肢,患肢支具或石膏踝关节中立位固定1〜3周,麻醉消退后即行患肢肌肉舒缩及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去除外固定后进行踝关节主动功能锻

5、炼,待骨折线模糊,开始逐渐部分负重行走,骨折骨性愈合正常行走。4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8〜20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参照Baird-Jackson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本组病例优、良41例,差1例,优良率为97.61%0木组病例无切口感染,无骨折不愈合,无畸形愈合,无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1年取出内固定,下胫腓固定螺丝钉一般完全负重前取出,否侧容易发生螺丝钉断裂。3讨论3.1踝关节功能解剖特点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内外踝和距骨组成。内外后踝构成踝穴,距骨位于踝穴内。胫腓骨下端被坚强而有弹性的骨间膜、胫腓下前后联合韧带及横韧带连接在一起。内侧有三角

6、韧带分深浅两层。外侧有跟腓、距腓前及距腓后三束韧带,易受损伤。在足背屈和跖屈的全部活动范围内,距骨与踝穴的全部关节面紧密接触。所以,损伤后应将踝穴恢复完整,才能保证踝关节的良好功能。3.2踝关节骨折的分型按Denis-Weber分为3型。A型:主要由旋后应力引起,外踝骨折低于胫距关节水平,外踝为撕脱骨折或韧带断裂,有的可合并内踝斜形骨折。B型:为强力外旋引起,外踝斜形骨折,位于胫腓联合水平,约50%发生下胫腓联合损伤,同时后踝、内踝骨折或三和韧带损伤。C型:a.Cl型,外展应力引起,腓骨骨折高于下胫腓联合水平,多合并后踝、内踝骨折及下胫腓联合损伤;b.C2型,外展与外旋联合应力引起,腓

7、骨高位骨折。3・3踝关节骨折固定原理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内外踝构成踝穴,其主要功能为负重,活动方向以屈伸为主,当腓骨下端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时距骨外移不稳定、踝穴增宽,导致踝穴解剖结构破坏。任何一个负重关节发生骨折以后,恢复功能最可靠的方法是使关节面解剖复位,其次韧带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也有重耍意义。本组三踝骨折病例术中均达到解剖复位,和恢复下胫腓关节的稳定并修复韧带[4]。3.4手术时间选择早期手术治疗是良好手术效果的保证,由于踝部软组织覆盖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