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预案

兰亭集序教学预案

ID:46655077

大小:7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兰亭集序教学预案_第1页
兰亭集序教学预案_第2页
兰亭集序教学预案_第3页
兰亭集序教学预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教学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兰亭集序》教学预案执笔:尹志坚【教学课时数】三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修、期、次、致”等实词的多义性,积累文屮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品味文中精炼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二)过程与方法诵读、问答启发、探究鉴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诵读,深刻领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一)教学重点1、识记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背诵默写。(二)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朗诵分析鉴赏。2、指导学生感受思考领悟,品读口然人生,提高语文素养。【教具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2、、课堂导入二、先学自研1、学生自读课文默读——注音,初步释义朗读——正音,感知课文研读——根据课文注释、学案,白行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三、抽学生个别朗读,集体朗读课文四、作业学案中的基础积累部分第二课时一、知识积累1、作家作站背景文体知识见“学案”。2、常识(1)纪年法%1岁在癸丑(干支纪年法)%1宣徳间(帝王年号)%1赵惠文王16年(王公纪年)%1顺治二年乙酉四月(年号干支并用)(2)暮春:孟、仲、季(3)修禊:古代一种风俗,临水为祭,消除不祥,选在三月三日。(4)成语积累:情随事迁、崇山峻岭、游hl骋怀、老Z将至、感慨系Z二、互动探究点拨1、学牛质疑(提岀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答

3、疑。2、教师提问,学牛解答(主要针对词语、句式、翻译)3、诵读全文,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书序,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诗集的由来?哪些语句说明作诗的缘由、成书经过以及编集的目的?请一一指出并体会其行文的妙处。明确:《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乃为诗歌唱和集子而作。“书序”的文体,决定了其必须具备一般帖序的特点。文章先叙兰亭修禊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作诗写序的缘由。又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悄”,描写了作诗的情形,指明了《兰亭集序》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乃即席Z作。结尾以“故列叔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过程,又以“后Z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这些内容都

4、是根据书序体裁的要求来写的,只是作者“含而不霧”罢了。(2)研读本文第1、2段,品读“良辰、美景、乐事、赏心”人牛四人美事。板书:人生四人美事美杲崇山峻岭<清流急湍、天朗气清乐事茂林修竹映带左右惠风和畅少长咸集畅叙幽情'赏心(仰欢俯察〔游H骋怀风物之美人物之盛(乐咏怀之雅视听之娱良辰——暮春之初(3)背诵1、2段。(4)研读第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中心问题。明确:本段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问:在谈论生死问题时,作者的悄感为何会由“乐”转而为“痛”呢?明确:宴会之乐,是为卜•文议论服务,做铺垫的。作者市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工存态度。王羲之牛:活的吋代政治极为严酷,社

5、会急剧动荡,“天下名±,少冇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所以,他们中有的人是静者,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是躁者,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尽管性格不同,好恶各界,但是“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都会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但是,不知不觉屮时光己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口的美好已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欢乐有尽,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牛•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5)试背第三段。(6)研读第四段。齐读第四段,思考:死牛为虚诞,齐彭场为妄作”表达

6、了怎样的住死观?明确: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矩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H咅含有生之年应当多做些实事,不能空谈玄理之意。(7)指导学生背诵第四段。三、作业学案“训练落实篇”。第三课时一、训练内化1完成练习二。2、检查背诵情况。二、探究点拨第四段中作者流露的情感是“悲”,“悲”与“痛”是一样的情感吗?作者因何而悲?明确:不一样。作者为什么“悲”与他的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死生,齐彭荡”;但作者认为,作为士

7、人夫当兼济天下,不宜空谈玄理,应积极实现自己的抱负。而这种生活观对作者个人來说,在现实生活中乂是不可能实现的。再由于作者对生命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览昔人兴感Z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这里,作者立足现时,将心中所思所感推及人类,叩问古今,由对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