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分类

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分类

ID:46667643

大小:389.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11-26

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分类_第1页
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分类_第2页
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分类_第3页
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分类_第4页
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分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分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辅导古代诗歌分类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送别作词:李叔同(弘一大师)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离别诗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1、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

2、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鉴赏送别诗的方法1、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3、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衬托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①杪:树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

3、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学习重点:分析形象、把握感情。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三、边塞诗的主要特点:(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3)风格——雄壮豪迈悲壮凄婉……四、赏析法:1.词句分析法2.形象分析法五、常用的评析词语:雄奇奇丽辽阔壮阔广阔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

4、英雄气概昂扬精神厌战情绪深切同情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释】①衡阳雁去:衡阳,地名(今属湖南);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阳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②燕然未勒: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还。1.上阕写景,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其作用是什么?荒芜凄凉。渲染气氛,为下阕抒情作铺垫。希望取得伟大的胜利,却又无从取胜,思念家乡却

5、又有家难回的矛盾心情。爱国激情,浓重的乡思,兼而有之2.下阕“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水光潋滟晴方好——山水田园诗鉴赏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较多地通过对大自然山水田园的描写,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如杜牧的《山行》。或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其语言风格多平淡质朴,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

6、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

7、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诵读解意2、形象分析: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5、手法分析:①托物言志,以物喻人。②环境烘托。特点归纳:1、求其

8、“形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2、托物言志,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咏史诗定义: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