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评改

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评改

ID:46669967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评改_第1页
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评改_第2页
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评改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评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评改北唐吾小学王爱英俗话说得好:“作文不嫌百遍改。”从某种程度上说:“好的作文不是写岀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特别注重批改学生的作文。《新课标》以前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实践证明,这样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所以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的,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那如何培养学牛口己修改的能力呢?首先,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毎次作文训练时,教师都会提出训练要求。指导、评改都要以此为依据。具体的说,评改的内容

2、主要有以下儿点:首先要看中心是否明确、集中,选材是否恰当。因为作文内容站不住脚,其他的再改也没有什么意义。笫二、就是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是否符合写作要求。这一点也很重要,该概括叙述的就不能展开叙述和描写,不该议论的当然就不能议论了,这一点如果没做好,那么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弄清楚表达中心是什么。笫三、层次是否清楚,有些同学不善于分段,整篇作文一段下来。也有些同学为了写够作文字数,乱分段。这一些做法都是不利于表达中心的。笫四、详略是否得当。笫五、开头结尾段落的过度,照应是否恰当。不管水平高的学生,还是水平差的学生,在这方面都

3、不同层次的存在着问题。笫六、字写的是否正确。笫七、词、语是否准确,词序、语序是否恰当。笫八、句子是否通顺、是否合理、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第九、词、语是否需要增减。第十修辞是否需要进一步摧敲润色。笫七至十是语言和文字问题,不少学生学习基础差,就表现为错别字较多,用词不当,句子不通等语言毛病。最后两点是标点是否正确。书写、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规范。指导、评改都要以以上十条为依据。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并不仅指教师提出要求,提出要求能使学生把评改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在某一方面,但只这样是不行的。一般学生尤其是差生,往往意识不到所评改的习作与

4、教师的要求之间有什么差距,看不出习作的毛病。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提供范文,组织学生围绕评改要求讨论范文,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学生能从中悟出道理。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集体评改文章。一般说来,应选那种文字上的毛病不十分突出,在要求上较差,在这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体评改。选这样的文章有三点考虑:一是不因文字上的毛病而分散注意力;而是把精力集中在理解体会教师的训练要求±;三是便于引起联想,有助于修改自己的作文。另外,指导学生评改的步骤也很重要。首先,要看全局,再研究局部。全局和局部评改完后,再从头到尾读

5、一遍,从全局出发,看一看评改得是否恰当。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才算定局。通过作文评改,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更加充满热情。在组织学生互评时,不仅要采取两两结对子的组织形式,还要利用课堂上作文时间,让那些作文快的学生先开始评改作文,进而组织全班论评。这样做,一个人的文章往往儿个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从而引起学生活跃的思考,甚至争论,形成交往互动的作文学习氛围。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赏识自己学生,赏识他们的文章。始终坚持鼓励,让学生可以发表。如:小组内发表,班内发表,校内发表,投稿正式发表等。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感受。教师在批语上,对修改符号也

6、要统一,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使他们终身受用。如果在评改作文时使用的修改符号不统一,学生在口改时,也会常常套用教师的批改符号,因此不规范。因此教师要以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除了用书本上学到的一些规范符号外,还可补充一些学生易懂的修改符号,如“”表示句子有毛病、“……”表示好词句等。让学生明确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在批改中就可标上这些符号,再加上启发性批语,让学生动脑、动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形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教学实践说明:只有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自改;变写作后的“要我修改”

7、为“我要修改。”学生的作文才会越写越好,越改越好,作文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作文教学要提高能力就得重质轻量,把握质量的关键在于修改,修改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总之,作文的批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导向性。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习作内容三者之间的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参与活动认识中的主体,只有学生的这种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淋漓的发挥,才会真正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才会出现新的生机与勃勃活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