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25例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临床体会

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25例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临床体会

ID:46711254

大小:6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25例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临床体会_第1页
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25例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临床体会_第2页
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25例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临床体会_第3页
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25例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临床体会_第4页
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25例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临床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25例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25例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均行改良后外侧入路固定腓骨加后踝,IV度损伤加内侧切口固定内踝,合并下胫腓分离应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同时观察一些并发症的情况,如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结果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19.3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3个月。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的结果,按Olerud和Molangder的关节伤后自我评分系统[1],优19例,良4例,可2例,总优良率92%。结论手术复

2、位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必要选择,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术中可充分暴露术野,易于复位及固定。[关键词]后外侧入路;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中图分类号]R683E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165-01踝部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如外翻、内翻或外旋等。根据暴力作用的大小、方向和受伤时足的位置而产生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骨折。踝关节损伤按Lange-Hansen分型[2]方法,旋后外旋型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踝关节损伤,骨折均为关节内骨折,通过手术使骨折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才能保证踝关节功能恢复,防止创伤性关节的发生。自2005年11月至

3、2010年5月我科共收治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病人2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踝关节骨折病人依据Lauge—Hansen分型,符合旋后外旋型,选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3-68岁,平均36.3岁;病程2h-9d,平均3.5d;致伤原因:扭伤13例,交通伤8例,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1例,均为闭合新鲜骨折。按Lauge-Hansen分型:III度8例,IV17例。1.2方法1.2.1术前准备25例均在伤后1周左右进行手术,术前用石膏托固定患肢,同时应用消肿,抗凝药物治疗。1.2.2手术方法所

4、有25例患者均行改良后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使用止血带,取俯卧位下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在腓骨后缘与跟腱之间作切口。切开时注意保护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逐层切开后先在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外侧间隙显露腓骨骨折端,进行骨折复位,解剖复位后腓骨侧上钢板固定。再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内侧间隙进入切口令长屈肌表面深筋膜,沿❷长屈肌外侧肌纤维纵行切开,剥离部分❷长屈肌,切开胫骨后方骨膜,玻璃显露后踝骨折处,间接复位后打两空心钉导针固定,"C”形臂透视见关节面复位良好后,拧入两枚空心螺钉加压固定。同时有内踝骨折的合并内踝切口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术中检查下胫腓关节稳定

5、程度,若判断有不稳定,则用離骨巾钳加压固定后拧入1枚4.5mm皮质骨螺钉贯穿三皮质固定。用C型臂X线机透视,检查骨折对位及固定位置。放松止血带,冲洗切口,逐层关闭切口,切口处放置引流。1.2.3术后处理术后行石膏固定,并给以抗生素预防感染,早期进行下肢肌肉功能锻炼,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4周拆除石膏后加强踝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1.3评价方法包括伤口愈合情况,术后X线观察确定螺钉有无进入关节腔,骨块有无再位并在术后采用Olerud和Molangder的踝关节伤后自我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该评分表从9个方面对踝关节评分,包括疼痛、僵硬、肿胀等局部症状和上楼、跑、跳

6、、下蹲、支持物运动功能及社会适应能力,满分100分。2结果25例患者切口23例一期愈合,2例患者切口出现表浅炎症,积极换药后愈合。术后X线骨折复位满意,螺钉位置合适。23例患者部分负重前复查X线骨折无移位,2例患者自行下地后轻度移位。25例均在1年后X线片示骨折消失,愈合满意。术后1年全部25例病例均采用Olerud和Molangder的踝关节伤后自我评分系统进行了自我评分,平均分数88.3分,超过90分的有19例(76%),超80分的有4例(16%),总优良率为92%o3讨论旋后外旋型骨折是最常见的踝关节骨折,占40%〜70%。III度损伤为下胫腓后韧带

7、或后踝损伤,损伤通常会进展到IV度。IV度损伤为三角韧带损伤或内踝损伤,少见情况是内踝前丘骨折和三角韧带深层损伤同时存在[3]。本组患者手术复位固定顺序是:外踝一后踝一内踝。恢复外踝的长度(解剖复位)是治疗的关键,更利于复位后踝。外踝可直接在后方上钢板,后方骨质较平坦;后踝通过近端皮质的解剖复位后临时克氏针固定后,透视后由螺钉或梯骨钢板固定。内踝骨折可根据骨折块大小选择松质骨螺钉、空心钉或者钢丝张力带固定。产生下腔腓分离有三个条件[4],①踝关节内侧结构损伤,包括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②下胫腓全部韧带损伤,其中下胫腓后韧带断裂也可表现为后踝撕脱骨折。⑤骨

8、间膜损伤。固定了内、外踝及后踝骨折以后,用尖钩轻轻向外牵拉外踝并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