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中观音形象研究【文献综述】

民间文学中观音形象研究【文献综述】

ID:467382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6

民间文学中观音形象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民间文学中观音形象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民间文学中观音形象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民间文学中观音形象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民间文学中观音形象研究一、前言观音菩萨自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便不再仅仅是百姓膜拜的宗教神灵,而且还与中国文学在冲突中爆发出夺目的文学火花,在不断地交融中催生出鲜明的文学元素,成为众多民间传说、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现存的民间故事和民间曲艺中有很多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观音形象。因此系统全面的研究民间文学中的观音形象对于充分展现民间文学的丰富形态,解读观音形象的产生原因和文学内涵,认识观音形象的文化价值及功用,乃至发掘观音形象对中国民间文学的深远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研究现状观音本是印度佛教中的

2、“西方三圣”之一。在《悲华经》中明确记载:“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祗劫,此世界名刚提岚,劫名善持,有转轮王名无诤念主四天下,时空藏如来出现于世。王有千子,长名不眴。……时宝藏寻为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苦及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1]然而,在中国不管是寺院或居家中供奉的神像,还是人民口头的传承中,观音菩萨却是一位大慈大悲、神通广大、充满母爱的女神。她不再是舶来品,而是具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神灵。(一)关于观音性别的文献观音最初进入中国也是一位男身菩萨。在我国现能见到的早期观音造

3、像,特别是唐代以前,大都“不作妇相”。如云岗石窟、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甘肃炳灵寺石窟等的观音的造像都为男身。唐代民间传说中确有画家吴道子给观音像添胡子的故事。湖北当阳流传《长胡子赵观音》说,吴道子有一回在当阳玉泉寺画观音像时,为使观音去度化那些为非作歹的和尚便给观音添上了三根胡子[2]。随着佛教的传播不断深入扩展,为了便于神明说法和一大批女信徒的需要,佛教必须顺应世俗和汉土文化的实际,打破菩萨无性别的清规戒律,将观音菩萨由男相变为女身。据《北齐书》中的《徐子才传》记载:“天统四年,(徐子才)累迁尚书左仆射,俄除兖州刺史,特给铙吹一部

4、。之才医术最高,偏被命召。武成酒色过度,恍惚不恒。曾病发,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玉立。食顷,变为观世音。”[3]这可能是女性观音形象的最早的记载。一则在山东梁山一带搜集到的《观世音为什么要变女人》的传说中说道,当年释迎牟尼派他的徒弟观世音到东土来普度众生。可是观世音到了中国以后,由于中国的妇女讲的是男女授受不亲,他这尊男菩萨无法接近妇女,因而只能度男,无法度女。为了能达到普度,观世音就把自己变成女身,这样他就可以普度众生了[4]。(二)关于观音与宗教的文献民间传说中的观音与佛典中的观音关系密切。佛

5、典中有些关于佛、菩萨的本纪多取自于民间文学。中国早期的佛教信徒受外来佛典的影响也编写了有关观世音的经典,如《高王观世音经》、《观世音三昧经》以及《观音济度本原真经》香山宝卷等,其中讲述的关于观世音的故事,也是以中国的民间传说为基础的。这些宗教化了的佛教故事流入世俗后,对于民间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观音也与道教产生一定关系。如《观音戏铁拐李》、《观音菩萨修桥》、《观音点圣源》等。有些传说描绘观音不是像佛教那样追求来世幸福,而是得道成仙,隐居山林。江苏淮安一则《观音成仙》的传说讲述的就是观音得道成仙、隐居山林的故事。(三)关

6、于研究观音形象的的文献(清)曼陀罗室主人的《观音菩萨的故事》描述了观音的身世、历尽千难的修行和济世救人的故事,对于研究民间文学中的观音形象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材料[5]。邢莉的《观音——神圣与世俗》广泛地使用了各种材料,包括古籍、史料、地方志、学者著述、笔记、经文、小说、诗歌、传说、故事、变文、唱词、雕塑、绘画等等充分地展现了民众心目中的美的化身、善的寄托——观音菩萨,并着重分析了观音形象在本土化过程中由男身逐渐转向女身的原因[6]。罗伟国的《话说观音》通过分析关于观音的小说、传说、故事、雕塑等对其的来历、命名、性别、演变、外貌、地位

7、、作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阐述[7]。孙昌武的《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一书系统论述了文学作品中的观音形象及观音信仰的特征以及观音形象与观音信仰影响文学的具体情况,但遗憾的是,他在此书的导论中就郑重表示:自己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宋代以前。宋代以后小说、戏曲以及民间文学中的俗神化的观世音资料很多,涉及到民众佛教、民间宗教、道教等多方面的发展状况,还有必要详加梳理,进行实地调查,应当作为另外的独立的题目来研究[8]。”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记录观音身世、传奇和故事的研究成果。如《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系列、《南怀瑾选集》等。三、总结综上所述,观

8、音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转变过程。中国的民间文学也因观音的加入而更加引人入胜。因此,观音在民间文学中的形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同时这对于民间文学与宗教、民间文学与民间信仰、民间文学与民俗等问题的探讨,也是大有裨益的。注释[1]昙无谶译,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