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模型研究

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模型研究

ID:46812945

大小:7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8

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模型研究_第1页
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模型研究_第2页
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模型研究_第3页
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模型研究_第4页
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模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模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模型研究內容提要:在西方學者對就業能力概念界定的基礎上提出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模型,指出人力資本是農民工就業能力的核心內-在影響因素,社會資本通過人力資本對就業能力產生影響,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個性特質和外部環境是影響就業能力的外在因素。提升農民工就業能力需要個人、企業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關鍵詞:農民工;就業能力;模型中圖分類號:F32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4161(2010)05-0013-04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就業的浪潮日益髙漲,時至今

2、日,數量已增至2億人左右。他們為中國的制造、建築、服務等行業的發展以及城市的繁榮做出瞭巨大的貢獻,然而,幾十年的奮鬥和貢獻並沒有為自己在城市中掙得一席之地,依然處在城市社會的底層,就業於艱辛而又不體面的崗位,工作沒有保障。造成農民工就業困境的原因有多種,從外部來看,有戶籍制度壁壘、城鄉分割的勞動市場,政府政策缺失等。然而,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在原因。本文在西方外學者對就業能力研究的基礎之上,提出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模型,通過對模型的分析,提出提升農民工就業能力的路徑和方法一、就業能力概念的產生及

3、發展早期關於就業能力的研究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學者們主要關註下層社會的那些弱勢群體,通過改變他們對就業的態度,幫助喪失信心的人們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以實現充分就業。從20世紀70年代起,學者們開始研究如何通過提升專業知識和技能以獲得更多就業能力而實現全面就業。進入20世紀90年代,科技的發展和新經濟的出現,使得就業環境發生瞭很大變化,員工在組織內不同崗位間以及不同組織間的流動日益頻繁,因此西方學者們對於就業能力的研究和實踐涉及更多的領域英國學者Hillage&Pollard(1998)指出"就業能力

4、指的是獲得最初就業、維持就業和必要時獲取新的就業所需要的能力。"…這種能力的獲得要求個人不僅具有職業技能,還要具備通用技能,如學習能力、個人彈性和適應性、合作意識以及溝通能力等。傅格特(Fugate)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就業能力是一種嵌入個人特性的心理社會建構(psycho-socialconstruct),包括:職業識別,即個人對職業生涯的自我解釋;個人適應性,即改變個人因素(如知識和技能)和個人行為以滿足環境需要的意願和能力;社會資本,即個人擁有的,可以用以拓展個人身份和影響職業生涯機會的社會網絡;

5、人力資本,即影響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如年齡、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和情商等一系列變量。無獨有偶,奈特(KniSht)和約克(Yorke)也從心理學角度進行研究,提出瞭USEM模型(2004),即理解力(Understanding).技能(skills)>自我效能(EfficacyBeliefs)>元認知(Mcta-cognition)o其中,理解力是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技能包括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能和通用技能;自我效能即相信自己能勝任工作的信念;元認知表現在對自我的認知和反思。也有學者認為適應能力是就業能力的重要

6、方面,Hall(2004)提出瞭“適應能力一自我意識"矩陣,指出適應能力與自我意識的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職業取向,具有高適應能力與高自我意識的人在就業中表現得積極主動,就業能力強,而非“雙高”組合的人在就業中表現被動、僵化、缺乏意識和行動能力近年來,對就業能力的研究又有瞭新的發展,認為就業能力具有交互性與動態性,與特定情景相關,比如,在經濟景氣時,勞動力需求增加,長期失業的人也能得到工作;而當經濟蕭條,工作短缺時,原本就業的人也可能會失業。於是,Brown(2003)等提出,就業能力具有雙重性,即絕對性和

7、相對性。絕對性在於員工是否擁有足夠的知識、技能完成工作;相對性依賴於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另外,就業能力的動態性體現在,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變革使得一些勞動者所具有的知識和技能不符合企業或雇主的需要,這就會造成即便擁有技能的人也無法實現就業。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勞動力市場狀況的不斷變遷以及個體“社會資本”網絡的變化,勞動者的就業能力會呈現出動態變化可見,學術界對就業能力的研究涉及瞭多種學科領域,但至今仍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和框架二、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模型農民工是指那些戶籍在農村,進城務工和在當地或異地從

8、事非農產業的勞動者。改革開放30多年來,農民工的整體素質在提髙,但與城市勞動者相比,他們的人力資本存量少、職業技能水平低,難以承擔復雜的,專業要求高的崗位,隻能從業於那些可替代性強的低技術行業,忍受低工資和很多不公正待遇。微薄的收入以及繁重的工作使得他們沒有精力和能力去學習,而企業在低成本的驅使下,也不想為他們提供學習機會,因此,農民工隻能在低崗位層次水平流動,很難實現職業層次的垂直流動。另外,受到社會關系網絡的制約,他們的就業信息來源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