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比较教学法在中职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谈比较教学法在中职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ID:46816526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谈比较教学法在中职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谈比较教学法在中职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谈比较教学法在中职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谈比较教学法在中职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谈比较教学法在中职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比较教学法在中职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比较教学法在中职占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屮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古典诗词教学的要求是“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二要把这一要求落到教学实处,却绝非易事。一是学生底子薄弱,对古典诗词本身兴趣不大;二是教师教法乏善可陈,不是叫学生一味地诵读,就是满堂灌一言堂,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如何提高古典诗词教学的课堂效率,真正把大纲的要求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古典诗词素养?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古典诗词教学的课堂效率。什么是比较教学法呢?互

2、动百科认为:比较教学法,其木质特征在于“比较”、“对照”、“对比”、“参照”。即,依据一定的标准一一内容的或形式的,把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其异同关系,认识其本质差异。比较教学法的这一特征,限定了运用比较教学法的前提条件:即教学内容既有相关性、相似性,又有相差点、相异点。相同是比较的基础,相异是比较的结果。因此,我们在进行古典诗词教学时,可以进行这样的比较:1、同一时代不同作者风格的比较。例如在上到李白的《将进酒》时,为了更好地了解李白的个性特点和诗歌风格,

3、可以与同时代的杜甫进行比较。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唐z韵》里李片与杜甫的专集,因为《唐z韵》里的画面干净且紧扣内容,解说简洁生动,配乐悠扬动听,学生爱看爱听。看完视频,有的学牛还意犹未尽,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及时总结李白杜甫不同的创作风格。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而杜甫的诗

4、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他诗的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这样,教师再把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登高》捆绑在一起学习,学生不仅对这两首诗歌印象深刻,而且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李杜诗篇的兴趣,收到了一石多鸟的效果。2、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比如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不妨把他的另

5、一名作《沁园春.雪》引进,进行比较阅读。这两首词是毛泽东不同时期的作品,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有着许多的共同点。首先词牌一样,平仄格律一致。其次写法基木相同,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都有一个重要的字领起下文。第三思想内容也很接近,都含有表现诗人改造旧世界热爱祖国的宽广胸怀和伟大抱负的内容。第四写作风格相近,都以豪迈著称。这样对照后,学生对毛泽东的思想情怀就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若能在课外引导学生观看青春励志片《恰同学少年》,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毛泽东词的理解,而且对学生心灵深处都会产牛强烈的触

6、动,育人的功效尽在不言中了。3、同一句子不同词语的比较。一首能被选入教材的诗作,都堪称经典之作。特别是遣词造句,具有无可替换的独一性。但是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时,却不容易体验到字词Z美。教师如能把诗词里的同一个句子的字词换一换,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就能较好地体验到语言运用之妙了。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怀古为题,透过历史的烟云,抒发了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深沉思索。学生通过诵读和教师的讲解,也能有一定的感悟。但要真止深入领会它的艺术力量,抛开字词,恐难奏效。如上片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7、流人物二“大江东去”四字写尽无限的时空,使得全词一开始就一片苍茫,它明写眼前江水的奔腾,暗喻亘古时间的流逝,四字便包容了宇宙。“浪淘尽”三字,接续前句语意,“千古^二字把时间的隐喻直接点明,而“淘”“尽"二词则更形象地给这一隐喻加上了历史的悲凉与无奈。“风流人物”再由景色引入人事,为下文叙述历史张本。这一整句,不仅语意连贯、取譬浑成,而且气魄极其宏大。此种意境尽管老师讲解了,学生也恐怕一时难以领会。这时,可以提问学生能否把这一句中的“去''与“尽”换成“流"与“完S即“大江东流,浪淘完,千古风流

8、人物J要求学生进行比较讨论后,教师提示,从声调角度来说,中古时期的入声字有短暂决绝的意思,去声字也有坚决的意思,而平声字相对表达的意思比较平淡,以上四字中,“去”古代是入声字,“尽憔去声字,“流,与“完啷是平声字,“去从尽”二字音义能很好地体现长江江水奔腾流逝的快速与气势,契合作者的心境,而“流"与“完"的读咅无法负载这样的意味。从意义角度来说,“流吆合人的感觉是水势平缓,女IT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去"体现水势的快速与湍急,“完”有“了结,完毕"的意思,“尽"除了有“了结,完毕''的意思外,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