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研究的回顾反思和展望

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研究的回顾反思和展望

ID:46854963

大小:8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8

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研究的回顾反思和展望_第1页
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研究的回顾反思和展望_第2页
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研究的回顾反思和展望_第3页
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研究的回顾反思和展望_第4页
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研究的回顾反思和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研究的回顾反思和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研究的回顾反思和展望朱乃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礼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z—,是中国古代文明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的一项重要因素。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的提出及其探索,对屮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深入展开产半了积极的作用,对今后的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进入—•个新的发展时期Z际,有必要对近20年來的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并提出冇关问题,以冇利于今后对龙山时代礼制问题做更深入的探索。一、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研究的回顾我国对龙山时代礼制的探索,是伴随着对中国文

2、明起源研究的深入而开展起來的。早在20批纪70年代后期,学术界开展对人汶口文化的社会发展阶段的讨论中,唐兰就注意到大汶口文化晩期大墓随葬晶的组合可以和殷周墓葬中的彝器和比i[1]。70年代末,邹衡在探索夏文化、考察二里头文化礼器的来源时,认为二里头文化中的鱷、爵、鸡孫、瓦足皿等四种器物是夏文化屮最主要的礼器,它们大都來口东方,或者同东方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推测夏礼可能是继承虞礼而來的。也就是说,邹衡在当时提出了礼制在二里头文化之丽可能已经产生的问题ii[2]。20多年來,对龙山时代礼制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礼器、礼仪

3、性建筑、龙山时代礼制的内涵与特点及其所反映的文明化程度等问题。其研究历程,大体可分为1978年至1989年和1989年至现今的前后两个阶段。(一)1978年至1988年对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的研究这时期对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研究的特点,主要是相继发现一大批礼器与礼仪性建筑,并引起研究者对这类遗存的重视。1.重要的发现重要的发现有以下儿项。(1)1979年至1983年,发掘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在儿座大墓中出土一批由彩绘漆木器、彩绘陶器和玉石器,以及牲体为主的随葬品,其组合特点类似于后來商周时期贵族使用的礼、乐器。这些发掘资

4、料,是后来提出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的主要依据。(2)1982年至1985年,在辽西先后发现喀左东山嘴祭坛、建平牛梁河“女神庙”与积石冢等红山文化晚期的大型宗教礼仪性建筑遗存。(3)1982年至1987年,在环A湖地区相继发现了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土墩墓地、江苏武进寺墩良渚文化的“玉敛葬”葬,以及浙江余杭反山与瑶山良渚文化祭坛墓地等。其中寺墩“玉敛葬”墓的发现,以及汪遵国等人以《周礼》中“璧琮以敛尸”Z说来认识良渚文化的这类“玉敛葬”墓iii[3],开良渚文化礼制问题研究的先风。(4)1983年,在甘肃秦安大地湾发

5、现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殿堂式”礼仪性建筑址。(5)1987年在山东临胸西朱封发现一座山东龙山文化重椁一棺墓,1989年乂发现一座重椁一棺某和一座一椁一棺某。市此认识到1979年至1981年及1985年发掘的泗水尹家城山东龙山文化墓葬屮,有5座规模较大的墓葬亦是有棺椁或垂椁的墓葬iv[4]。2.对龙山时代礼仪性建筑址及其在中国文明起源中作用的初步思考以上这些发现,促使研究者对龙山时代礼器及礼仪性建筑址的作用进行思考。如孙守道、郭人顺在1984年提出:红山文化中龙及有关成组玉器的出现,象征着当时社会某种等级权力观念

6、的存在,已具“礼”的维形v[5]0苏秉琦于1984年11月17口在浙江嘉兴召开的“太湖流域古动物古人类古文化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则进一步指出:上海发掘了福泉山良渚文化墓地,出土大量精致的陶器和玉器。这些器物都不是寻常生活用品,但尤为重要的是它的如同丘陵的大封土堆。联系到远比它更早的近年在辽宁建平发现的属红山文化后期营建在山顶上成排的所谓“积石冢”。自秦汉以來用“山陵”一词称呼帝王冢墓,渊源英古。我们这个号称五千年丿力史的文明古国的黎明期丿力史虽然还是“若明若暗”,但已决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神话了vi[6]

7、0而高炜在1986年通过研究陶寺大墓中出土的木器,开始将陶寺墓地中墓葬的规模、随葬品的有无、多寡、种类、数量等现彖,与“礼制”联系了起来vii[7]o至1987年,杜正胜、董楚平、何贤武及郎树德等分别提出了研究龙山时代的礼器、礼仪性建筑及礼制问题。以上这些重要发现及相关的研究成果表明,1989年以前,在中原、黄河下游、黄河上游、辽西、环太湖等地区相继发现一批与礼制有关的遗存的基础之上,对礼器、礼仪性建筑及礼制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作用,已开始得到研究者的注意。而这些研究成果,为下一阶段探索龙山时代礼制,促进屮国文明

8、起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二)1989年至现今对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的研究这时期对龙山时代礼制研究的特点,是初步系统地阐述了龙山时代的礼制问题,并在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中,逐步深化对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的认识。1.对龙山时代礼制问题进行初步的系统阐述对龙山时代礼制问题的阐述,始于1989年发表的高炜的《龙山时代的礼制》viii[8]一文。该文依据大汶口文化晩期、山东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