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毕业论文】

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毕业论文】

ID:473479

大小:69.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08-08

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毕业论文】_第1页
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毕业论文】_第2页
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毕业论文】_第3页
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毕业论文】_第4页
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20届)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19目录中文摘要04英文摘要04一、明代“还魂型”戏曲产生的文化背景05(一)思想潮流:李贽及心学思潮的触动05(二)社会转型:市民阶级的审美需求06(三)文学发展:叙事兴趣的增长07二、还魂戏曲的叙事探究08(一)叙事意图:脱于志怪,衍为述情08(二)叙事模式:自身、借身,两种形态10(三)情节安排:遇害、爱情,男女有别101、“生而有情——身死情不灭——复活成眷属”112、“因事受人嫉妒——遭人陷害而亡——善报成就复生”13三、还魂主体的形象分析13(一)女子果敢,男子

2、羸弱131、死因:女子为情而死,男子遭人陷害142、死后:女子的灵魂继续斗争143、复生:男子行动能力的退化15(二)境遇不同,性格迥异15(三)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杜丽娘161、杜丽娘生前——封建社会的“自我”形象172、杜丽娘死后——展现欲望的“本我”形象173、杜丽娘还魂——协调完美的“超我”形象18四、还魂作品的艺术特色18(一)两条线索,相互呼应18(二)叙事抒情,浑然天成19(三)现实态度,浪漫笔耕20附录【摘要】19心学思潮的触动、社会转型中市民阶级的审美需求以及文学自身的发展,是明代还魂型戏曲的主要文

3、化背景。这类作品脱于志怪,衍为述情,存在自身、借身两种形态,情节安排上公案、爱情,男女有别。还魂主体多表现为女子果敢,男子羸弱的格局。其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两条线索,相互呼应”、“叙事抒情,浑然天成”、“现实态度,浪漫笔耕”等三点。【关键词】还魂型戏曲,文化背景,叙事,形象,艺术特色【ABSTRACT】InfluenceofHeartthought,aestheticneedsofpublicclassfromperiodofsocialtransformation,andthedevelopmentofliterat

4、ureitselfaremainliterarybackgroundsof“Revival-based”DramainMingDynasty.Andsourceoftheseworkscanbetracedbacktodescribingstrangethingsfromweijindynastyandthentheseworksdevelopsintoemotionalexpression.“Revival-based”Dramacontainstwoformsandcanbedividedintodetectiv

5、edramaandlovedramabecauseofgenderdifferences.Therevival-basedsubjectsalsoshowdifferentpatterns:womenaremoreCourageousandmenaremoreweak.Besides,itsartisticfeaturescanbesummarizedasfollowing:“Twocluescomplementeachother”,“Agoodcombinationofnarrativeandlyrical”,an

6、d“Combinationofromanticismandrealism”.【KEYWORDS】“Revival-based”Drama,LiteraryBackground,Narrative,Image,ArtFeatures19本文的着眼点是从漫长的戏曲文学史上撷取有明这一戏曲巅峰时代,从中管窥一隅,以《牡丹亭》、《疗妒羹》、《红蕖记》等为主要分析对象,协以《绨袍记》、《洒雪堂》、《袁文正还魂记》等作品,试图从文化背景、叙事方式、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等诸方面考察、探究明代“还魂型”戏曲。“还魂”,有些学者也称“再

7、生”,不同之处在于有学者认为“旧生命已死,又再生出新的生命,也是一种再生”,朱迪光.古代中国人的梦想与抗争——论古代文学中的再生与还魂[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5卷第4期其代表是“鲧腹生禹”的传说,即大禹之父鲧,因治水不力为帝杀之于羽郊,而已死的鲧之腹中却产出了大禹。当然,作为“再生”的典型意义还是与“还魂”一致的,即人已经死了,但肉身未损,元魂复归身体,继续延续生命的一种形式。“还魂”作为一种虚妄近似奢侈的延续生命的形式,就现代人的认知而言,无疑是违背自然规律且荒唐怪诞的;然而,在古代自然科学尚处

8、幼稚、宗教信仰深入人心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古人对于“还魂”这种生命形式,是心存希冀和赋予赞美的。这种截然相反的意识,具体反映为现代人在现实生活中视“还魂”为封建迷信,古代人视“还魂”为千古流传之美谈,只有那些至情至性、善良正直的才子佳人们才会成为民间还魂故事的当事人,才会成为文学作品中可歌可泣的还魂主人公。他们或者是为情所困、因情而亡的貌美佳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