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开题报告】

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开题报告】

ID:473660

大小: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8

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开题报告】_第1页
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开题报告】_第2页
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开题报告】_第3页
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开题报告】_第4页
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本文的选题是从漫长的戏曲文学史上撷取明代这一戏曲巅峰时代,并从中管窥一隅,以《牡丹亭》、《疗妒羹》、《红蕖记》等为主要分析作品,协以《绨袍记》、《洒雪堂》、《袁文正还魂记》等作品,试图从文化背景、叙事方式、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等诸方面考察、探究明代“还魂型”戏曲。关于“还魂型”戏曲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着眼点都对此命题作出很多贡献。邓绍基的《关于“离魂型”、“还魂型”和纯一人鬼相恋型文学故事》,是从题材类型出发,对还魂、离魂等加以区分;李青唐的

2、《谈中国古代离魂还魂小说的思想基础》是从思想背景中研究还魂作品;朱迪光的《古代中国人的梦想与抗争——论古代文学中的再生与还魂》是从还魂作品蕴含的思想品质和精神文化角度对还魂母题加以探讨。本文选取明代“还魂型”戏曲加以赏识、探究,一则考虑到明代是一个独特的历史时期,明代中叶后,城市商业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逐步扩大,统治集团则日趋腐朽,封建思想控制松动,王阳明学的流行,冲击了几千年人们的守旧思想和落后观念,文学创作主体开始有意识的以文学作品来张扬个性和人欲的合理。以叛逆自傲的思想家李卓吾,不仅著有《童心说》以还

3、原人之最初一念,更加以一个小说戏曲理论家的姿态,借评点小说、戏曲,在有明一代为叙事性文学如戏曲者竖起一座丰碑。二则考虑到明传奇作为叙事文学全面成熟的重要标志,有其重要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是当代文学研究至关重要的一方区域。叙事性文学作品虽然在元代就已经取代了抒情性文学作品而一跃代表了最高文学水平,然而元代戏曲的杂剧范式,到了明代逐渐由于体式之局限而式微,未能继之前代再创新高。这时出现了以“出”为单位的长篇传奇戏文,由于篇幅的陡增、结构的错综,也为“还魂”作品之铺垫、伏笔、情节之转折、内容之充实奠定了基础。三则

4、考虑到“还魂”作为一种文学母题,虽然不是一块文学研究的处女地,然而其研究多是个别学者的短篇幅、单方向的智慧精华,鲜有多面、详实的对此母题的研讨,故而“还魂”一题自然还有很多探讨、研究的空间。如明代“还魂型”戏曲虽结构模式相同,然而同一中还蕴含着同而不同的问题;“还魂型”代表作品《牡丹亭》者,其“还魂”的文学母题和结构模式的创作潜意识当中正是暗合着人格结构的基本理论等等。本文即以此为研究对象,想要对明代“还魂型”戏曲从题材流变、思想基础及其文化动因、审美旨趣和文学底蕴等多方面来具体分析、研究。各个方面除了学习借

5、鉴前人学者的理论成果外,在每一层面又有自己对这一论题的理解、对“还魂型”5戏曲的总体思考和对其文化意义的强烈感知。每部“还魂型”戏曲除了相同的间架结构和共有的表现男女悲欢离合之情外,在各自的框架内更有不同侧重点的为框架进行搭建。如杜丽娘是因为至情而死、《红蕖记》中的韦楚云是因为海难而死、《疗妒羹》中的小青是因为被欺凌压抑而死,死因不同,自然框架难免各有特色。对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的运用,并非是为了如有些学者而言,一定要借助西方文学理论来阐发我国的文学作品。这里强调的不是用西方理论阐发

6、我国作品,也不是用我国作品来印证西方理论,更不是用我国文学创作来迎合西方理论,只是“还魂”这一命题实在何以会成为一种能够表现至情至性的生命本质的模式时,我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找到了答案。“还魂”虽然也关涉与宗教的生命轮回、人有来世、因果报应等等,但宗教的思维在当今人的眼里,作为一种非科学的论断,使我们无法信服它在表现人生而有欲望时的力量,只有人格结构理论正与这种欲望有着暗合。“明代‘还魂型’戏曲探微”这一论文,我以为我的写作目的不仅仅是要在这一小问题上学会做学问的深入挖掘,学会如何以小见大,更应该在这一过程当中

7、把眼界放宽、放远,涉猎各种学科,触类旁通,以比较的眼界、跨学科的眼界甚至国际的眼界来探究问题,使每个命题都能焕发出新的思想、新的细胞,这样中国的文学才能够向内不断深入,向外具有国际价值。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一、明代“还魂型”戏曲产生的文化背景05(一)思想潮流:李贽及心学思潮的触动05(二)社会转型:市民阶级的审美需求06(三)文学发展:叙事兴趣的增长07二、还魂戏曲的叙事探究08(一)叙事意图:脱于志怪,衍为述情08(二)叙事模式:自身、借身,两种形态10(三)情节安排:遇

8、害、爱情,男女有别101、“生而有情——身死情不灭——复活成眷属”112、“因事受人嫉妒——遭人陷害而亡——善报成就复生”13三、还魂主体的形象分析13(一)女子果敢,男子羸弱131、死因:女子为情而死,男子遭人陷害1452、死后:女子的灵魂继续斗争143、复生:男子行动能力的退化15(二)境遇不同,性格迥异15(三)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杜丽娘161、杜丽娘生前——封建社会的“自我”形象172、杜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