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25.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ID:47418572

大小:4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30

25.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_第1页
25.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_第2页
25.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25.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25伯牙绝弦•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PPT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上课之前让我们来一起聊聊有关朋友的话题。•让学生谈谈什么是朋友,加以点拨。体会一下古人和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古人说朋友说说9个之交

2、重点讲知音之交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板书课题)•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再来听个故事出示高山流水成语故事讲故事(板书俞伯牙钟子期知音之交)•二、初读课文•1.故事听了同学们谁能告诉我课题什么意思举手回答•2.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好文言文的节奏(读完以后)我们来听听范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注意指导: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3.请同学来示范读一读•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

3、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2.学生自学,2人一组相互翻译给对方听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向老师求教。•弄懂课文的意思。•3.请同学来翻译课文,一人翻译一句,先把句子朗读一遍,然后解释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最后翻译整个句子。•4.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伯牙和子期是什么关系?•5.请同学们反复朗读,思考问题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6.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炊烟袅袅”,你们也说

4、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7.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8.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一个善听的子期,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

5、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失望、寂寞、忧虑、渴望……)•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  (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前面两个是(擅长善于)后两个是(好啊!)•  师:相当与现

6、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那么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

7、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