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ID:47538403

大小:105.8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1-14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1页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2页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3页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4页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5页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6页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7页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8页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9页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10页
资源描述: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黄芩为临床常用的清热燥湿药,主要含有黄酮及其苷类、萜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小肠、大肠经,具有清热

2、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用药历史悠远,现临床常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肺热咳嗽等证。为中医临床和中成药中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如根据贾蔷等的统计,在《中药部颁标准》中有477个成药含有黄芩,包含主治疾病153种。因此,对黄芩的研究一直广受关注,国内外学者对黄芩的栽培鉴定、加工炮制、物质基础、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大量文献,对近年来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芩药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依据。1、化学成分化学成分是药材发挥多种作用的基础,开展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鉴定

3、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是探索黄芩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的前提。1.1黄酮及其苷类黄酮及其苷类是黄芩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目前从黄芩属药材中已发现了4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酮及黄酮醇类(见图1、表1)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见图2、表1)多在C5和C7有羟基取代,常见的有二氢黄芩苷、7,2′,6′-三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5,7,2′,6′-四羟基二氢黄酮醇等;还含有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烷酮、2′,6′,5,7-四羟基黄烷酮等黄烷酮类成分(见图3、表1)以及查尔酮类成分(见图4、表1)2,6

4、,2′,4′-四羟基-6'-甲氧基查尔酮等。炮制是中药临床应用的特点,中药材炮制前后其所含成分可能发生改变而产生减毒增效的作用,黄芩的炮制品主要有酒黄芩、炒黄芩、黄芩炭等,研究发现,黄芩的不同炮制品中,其黄酮苷类成分含有量有所降低而黄酮类苷元成分含有量增高,物质基础的改变对黄芩及其炮制品的各类药理作用产生了一定影响.图1黄酮类母核图2二氢黄酮类母核图3黄烷酮类母核图4查尔酮类母核2萜类化合物黄芩属植物中含有多种倍半萜木脂素苷类及二萜类化合物。已从尼泊尔匍匐黄芩中分离得到3种新的倍半木脂素苷类;除ScuterpeninH外,魏顺发等从黄芩属植物

5、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多为新克罗烷型双环二萜类化合物;Shim从黄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了一种新型的二萜化合物Barbate11arineF并确定了其结构。由文献报道可知,除黄酮类成分以外,黄芩及其同属植物中尚含有多种萜类成分,但对于黄芩中萜类成分药理作用的文献报道较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1.3挥发油近年来黄芩中的挥发油成分得到了关注,多个研究通过不同的提取、分析方法对黄芩中所含的挥发油类成分进行了分析。巩江等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黄芩地上部分的挥发油成分,并采用气质分析方法鉴定了其中37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烯丙醇、石竹烯等;舒云波等利用超临界提

6、取技术提取得到的黄芩挥发油成分,经GC-MS分析,鉴定了其中64种成分,如棕榈酸、薄荷酮、亚油酸甲酯等。宋双红等比较了黄芩花、茎叶、根和种子中的挥发油成分及含有量差异,表明黄芩各部位均还有大量挥发油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开发及应用前景。1.4微量元素药材中微量元素的种类与含有量已逐渐成为衡量药材质量,判别药材道地性的重要指标。黄芩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不仅自身具有生理活性,还能与药材中所含的有机分子形成配合物以发挥药效。李化等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10批黄芩药材中Ca、Mg、Cu、Zn、Fe、Mn等含有量,结果表明其

7、含有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丰富和发展黄芩多指标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1.5其他此外,黄芩中还含有多糖[15-17]、β-谷甾醇、苯甲酸及黄芩酶[18-19]等成分。2药理作用2.1解热、抗炎中医遣方用药,辨证施治,实热证多以“热者寒之”的治则为指导,黄芩性寒,因此在临床上对实热证的治疗有一定功效。近年来对黄芩及其成分的解热抗炎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黄芩苷和黄芩素能够通过干扰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通路、抑制细胞因子的活性[20-23]等产生解热抗炎作用。李倩楠等通过灌胃给予酵母诱导的发热大鼠黄芩苷后,测定其血浆、下丘脑及脑脊液中的细胞因子含有

8、量,证实黄芩苷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推测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1β(IL-1β)的量有关。研究表明[21]通过静脉注射给予内毒素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