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突围-关于微媒体时代文论教学的思考

困境与突围-关于微媒体时代文论教学的思考

ID:47889103

大小:2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困境与突围-关于微媒体时代文论教学的思考_第1页
困境与突围-关于微媒体时代文论教学的思考_第2页
困境与突围-关于微媒体时代文论教学的思考_第3页
困境与突围-关于微媒体时代文论教学的思考_第4页
困境与突围-关于微媒体时代文论教学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困境与突围-关于微媒体时代文论教学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困境与突围:关于微媒体时代文论教学的思考关键词:微媒体;文论教学;困境;图像摘要:微媒体时代,文论教学在多方面陷入困境,包括文学定位与理论建构的困境、大众文化带来的困境、读图时代带来的困境,为摆脫这些困境,文论课教师要利用微媒体带来的变化,进行文论教学,具体措施有:依托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对比阅读文学经典、结合通俗文学或图像文化来进行理论讲解、通过作业来引导学生利用微媒体。中图分类号: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43502020807Keywords:micromedia;literarytheoryteaching;trouble;imageAbstract:Inmicro

2、mediaera,literarytheoryteachinghasgotintotroubleinmanyaspects,includingthetroubleofliteraryorientationandtheoreticalconstruction,thetroubleofwhatthemasscultureandthepicturereadingerahavebrought.Togetridofthese,literarytheoryteachersshouldmakeuseofthechangeswhichmicromediahasbroughtabouttoteach・T

3、hespecificmeasuresareasfollows:dependingontextbooksbutnotconstrainedbytextbooks,comparingbyreadingliteraryclassics,explainingtheorieswithlightliteratureorimageculture,guidingstudentstotakeadvantageofmicromediathroughhomework・微媒体是近年来频繁使用的一个词语,它是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来运作的媒体,既具备互联网的一切特征,还有携带方便、随时随地可操作的特点,在这样一个以

4、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体时代,获得信息的渠道多了。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习惯于通过微信、QQ、百度来收集信息、相互交流,很少能沉下心来读完一本书。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文学理论课的教学需要有相应的对策。和中文系的其它课程比起来,文学理论课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理论知识的讲解又需要大量的文学经典作为支撑。而微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几乎不❷x文学经典;同时,他们有互联网时代的通病,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感性的随大流,而缺少理性的思辨。这就让我们的文论教学陷入到诸多困境之中。其一是微媒体时代文学定位和理论建构的困境。不少文学理论教科书,对“文学是什么”加以定义,这符合文学经典的要求,和相关的

5、文学史教材是一致的,这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微媒体时代,由于张扬个性,由于重视现象描述反对本质归纳,更由于这个时代的网络文学出现了此前文学不同的特点,这种对“文学是什么”的定义就成了问题。按照卡勒的说法,“文学就是一个特定的社会认为是文学的任何作品,也就是由文化权威们认定可以算作文学作品的任何文本”[1]23,随着微媒体时代文学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的变化,这种对文学理解的开放姿态很有市场,教材中对“文学是什么”的定义就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在反本质主义流行的当下,试图给文学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会受到多方面的责难。卡勒在他的《文学理论入门》中提出“文学是什么”,但又采取解构策略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在

6、这个问题之后,就对这个问题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因为按照文学在历史上的变迁,文学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内在要求,因此他主张对这个问题需要的是“分析”而不是“界定”,他“分析”的结果,是人们对文学的多种看法之间难以统一起来,无论说文学是语言的“突出”还是说文学是虚构、文学是审美对象,“不论哪种视角都不能包容另一种而成为一个综合全面的观点”[1]37,同时,“每一个被认定的文学的重要特点……在其他类型的语言运用中也可以发现同样的特征这样一来,对文学定位的努力显得没有意义。伴随着文学定位困境而来的,是理论建构的困境。在20世纪80年代的教材中,文学理论基本上被分为五大块:本质论、构成论、创作论、鉴赏论

7、和发展论,到90年代,以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为代表,主要讨论文学活动的四个环节:文学活动、文学创造、文学作品、文学消费与接受,对理论建构来说,这些都可说是一种“对象性”建构,其背后的理论支撑是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对象性建构的前提是有一个明确的“对象”,也就是说,对“文学是什么”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文学定位的困境让这个前提成为问题,文学理论的建构也随之陷入困境。为摆脫这一困境,有些学者在教材编写时进行了新的理论建构,以陶东风的《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