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与丹参联合治疗顽固性眩晕症临床观察

纳洛酮与丹参联合治疗顽固性眩晕症临床观察

ID:47911772

大小:3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0-24

纳洛酮与丹参联合治疗顽固性眩晕症临床观察_第1页
纳洛酮与丹参联合治疗顽固性眩晕症临床观察_第2页
资源描述:

《纳洛酮与丹参联合治疗顽固性眩晕症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纳洛酮与丹参联合治疗顽固性眩晕症临床观察【关键词】丹参【摘要】目的通过对纳洛酮与丹参联合治疗顽固性眩晕症疗效观察,探讨一种治疗眩晕症的新方法。方法30例顽固性眩晕症患者,用药前均先做头颅CT排除小脑出血等疾病所致眩晕症,先静推纳洛酮0.4mg,继而用纳洛酮0.8陀及丹参30g静滴,3天为1个疗程,另选择30例为对照组,只用丹参30g静滴治疗3天,而不用纳洛酮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h、48h、72h观察记录血压、心率、眼球震颤及眩晕症状等,且测定用药前、后2次血浆内啡肽含量。结果联合治疗组

2、24h内眩晕症状完全缓解者有20例,占66.7%,48h内完全缓解26例,占86.7%,72h内30例患者全部缓解,有效率100%;而丹参对照组24h内眩卑症状完全缓解者有5例,占16.7%,48h内完全缓解7例,占23.3%,72h内10例患者症状缓解,占33.3%。联合治疗组用药前及第72h血浆B■内啡肽含量明显不同。结论纳洛酮与丹参联合治疗顽固性眩晕症疗效显著。关键词纳洛酮丹参眩晕眩晕(vertigo)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患者有自身或外界环境的运动感觉,有时伴旋转感、摇晃感、升降感和倾斜感,

3、症状严重时可岀现恶心、呕叶-、而色苍白、出汗以及血压脉率的改变及平衡障碍。不仅中老年发病较多,青年发病也不少。引起眩晕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前者有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等,后者有椎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出血、多发性硬化等。眩晕的发牛给人们带来诸多的不便,特别是驾驶员及高空作业者,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而且,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平均寿命的延长,眩晕的发生率日益增高,成为急诊就诊主要原因乙一。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急诊科医生长期探索的一项课

4、题。2001年5月〜2003年5月笔者应用纳洛酮与丹参联合治疗顽固性眩晕症30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I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顽固性眩晕症患者(半年内反复发作眩晕3次以上者或经常规治疗3天无好转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30〜81(50±18)岁,川药前均先做头颅CT排除小脑岀血等疾病所致眩晕症,先静推纳洛酮(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0.4mg,继而用纳洛酮0.8mg及丹参(正大青春宝制药厂生产)30g静滴,3天为1个疗程,另选择30例为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7〜78(4

5、9±15)岁,只用丹参30g静滴治疗3天,而不用纳洛酮治疗。两纽在性别、年龄等方而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1.2临床观察为指标测定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h、48h、72h观察记录血压、心率、眼球震颤及眩晕症状等,且测定用药前、后2次血浆内啡肽含暈。抽取静脉血2讪加入抑肽酶500ku/ml及0.3MEDTA20P1/ml抗凝,立即混匀,低温离心(4°C,3000rpm,15min)o由二军大神经生物教研室用放免法测定。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眩晕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眩晕基木控制,眼球震颤消失

6、,呕叶•完全缓解,但偶尔有头昏或漂浮感。无效:耒达到上述标准。1.4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川t检验。2结果联合治疗组24h内眩晕症状完全缓解者有20例占66.7%,48h内完全缓解26例,占86.7%,72h内30例患者全部缓解,有效率100%;而丹参対照组24h内眩晕症状完全缓解者有5例,占16.7%,48h内完全缓解7例,占23.3%,72h内10例患者症状缓解,占33.3%。两组用药前及第72h血浆P■内啡肽含量见表1。表1两组用药前及第72h血浆B■内啡肽含量(略)注:与

7、治疗前相比较,*PvO.Ol;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比较,#Pv0.013讨论椎动脉供血不足,脑缺血、脑缺氧后,前庭器官、脑干、小脑等的血供受到影响,随之功能受到影响。由于迷路小动脉痉挛,局部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内耳淋巴产生过多,或山于淋巴喪吸收障碍,引起膜迷路水肿,即为产生眩晕机制之一[1]。丹参等活血药物用于治疗眩晕的机制即在于改善缺血缺氧,取消眩晕。有学者研究发现,脑缺血、缺氧后,脑内啡肽浓度升髙,其中内啡肽含量最高,认为其参与了眩晕的发病过程[2],虽其机制不清楚,但文献上有用内啡肽受体拈抗

8、剂一纳洛酮治疗眩晕非常有效的临床报道[3,4]。然而,联合活血药物及纳洛酮治疗眩晕症的方法未见报道。木研究发现,联合治疗组血浆B■内啡肽浓度明显低丁•治疗前(P<0.01),而丹参对照组用药前后B■内啡肽浓度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后相比血浆内啡肽浓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vO.OI),这说明纳洛酮对抗了B■内啡肽的产生,其可能是因纳洛酮提高了机体的抗应激能力,以致P-EP分泌减少。在30例联合治疗组患者中,24h内眩晕的缓解率为66.7%,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