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严复翻译三标准.pdf

论严复翻译三标准.pdf

ID:48003527

大小:130.9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6-30

上传者:无敌小子
论严复翻译三标准.pdf_第1页
论严复翻译三标准.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论严复翻译三标准.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第6卷(第6期)000053J.ShanxiAgric.Univ.No.6Vol.62007论严复翻译三标准刘治(长治医学院外语部,山西长治046000)摘要:针对翻译界对严复翻译理论“信、达、雅”所存在的偏见进行了反驳,提出严复翻译三标准存在的合理性。并指出对待这一理论的正确态度。关键词:严复;信;达;雅中图分类号:H31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16X(2007)0620137202YanFu'sThreeTranslationCriteriaLIUZhi(ForeignLanguageDepartment,ChangzhiMedicalCollege,ChangzhiShanxi046000,China)Abstract:ThisarticleemphasizesthatYanFu'stranslationcriteriaoffaithfulness,expressnessandelegancehavecertainreasonstobevaluedbyarguingagainstthebiastowardsthem.Andtheprop2erattitudestowardsthistheorywassuggested.Keywords:YanFu's;Faithfulness;Expressness;Elegance翻译事业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商周样的疑问:“难道被称为中国翻译第一人的严复的理论真的时期,语言中已有了外来语。后来有名的翻译学者是唐朝的不可取吗”?玄奘,他通过翻译佛经,提出“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综上所看,我们不难发现翻译家们都是拿严复的译作与译标准,在翻译理论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并没有形成其理论对照得出的结论。我认为严复的三标准实际上是从自完备的翻译标准。己的翻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体会,是表达自己在翻译中清末明初时,著名翻译家严复引用古人的话,总结出翻所做的一切努力,一种希望。所谓标准就是衡量事物的准译理论的三标准“信,达,雅”。其在《〈天演论〉译例言》则,人们为了事物的有序性和规律性提出些标准,但很少有中说“译事有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能完完全全符合标准的事物。严复的翻译三标准只是一种对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易》曰:‘修辞立诚。’完美的追求。我们何必死板硬套地去挑剔呢?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三者乃严复翻译理论可谓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早的理论,固有一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些不足之处也是有其原因所在的。通俗些说“信”指忠实原文,“达”指语言通顺畅达,“雅”首先,他处在一个中国翻译史上具有自由空间的拓荒时指文字古雅。其中“信”是最基本的指译者要如实地表达原期,必然会有一些不完善之处。文的意思。“达”是指译文要顺畅,“雅”是指译文要有文因为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渐完采。这个标准在翻译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后来被翻译界普遍善的过程。任何一种事物都遵循着这一发展规律,最初的不认可和接受。然而,随着翻译事业在中国的发展,翻译理论完善是最终达到完善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如翻译界前的不断完善,一些翻译家开始对这一理论提出质疑。有人认辈刘重德所说“严复在翻译原则的提法上,固然有些不足之为严复的翻译基本上属于音译;鲁迅称严复“造了《天演处,但论史论事,他当时无论在翻译理论上,还是译述实践论》”;冯友兰说:“严复翻译《天演论》,其实并不是翻译,上,都是开一代风气之先,并作出了巨大贡献,应予充分肯而是根据原书的意思重写一遍。并有他自己的按语,发挥他定。”没有严复先生抛出的这块“砖”,后辈们又怎会在思辩自己的看法。”傅斯年则更为不客气地指出严复的翻译中中炼出“玉”来呢?“信、达”都没有。胡适认为:“严复的译文勉强做到一个达其次,严复翻译三标准提出的进步与否还应结合其所处字。”更为犀利的是张君励氏,其评论到“以古今习用之说,的时代背景来考虑,结合其进行翻译的动机和他所要达到的译西方科学中之义理。故文学虽美,而义转此支。”又说:目的来看。“总之,严氏译文,好以中国旧观念,译西方新思想,故失严复所处的时代充斥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呼[1]科学家字义明确之精神。”再有,叶威廉先生在《破〈信、声。翻译的内容是西欧各国的科学、哲学、文学等著作。达、雅〉:翻译后起的生命》一文中,对严复的翻译理论大“新西学”命脉之所在是“唯心”,用自然科学、机械唯物论加批判,认为“信、达、雅”禁锢人们的思想,使翻译变成来论证无神论,从而“开民智,强国基”。了机械的语言。综合这些翻译家的评论,我们不难会产生这(下接第143页)收稿日期:2006205220作者简介:刘治(19772),女(汉),山西沁县人,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英汉互译方面的研究。 刘治:论严复翻译三标准—143—们生活和命运的利害关系,揭露资产阶级思想对人们心灵的习语言必须要了解与目标语有关的文化。越来越多的迹象证腐蚀。故事一开头,作者简要而生动地介绍了女主人公的身明,影响外语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缺乏必要份、地位以及婚姻不如意的心理这一外框,为她的悲剧性的的文化背景知识。阅读材料的内容涉及到历史、地理、政遭遇奠定了社会基础。然后通过接到教育部长邀请参加晚会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知识,语言中的许多词汇的事件,引发一系列的情节逐步展开:接请柬→购衣→借项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词的某些意义与其独特的文链→出风头→丢项链→为赔偿而历尽艰辛,使矛盾层层递化环境有关,并非靠查词典就能弄清。因此,阅读教师要尽进。最后纠结解开,在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一出人意料的转折力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提点上结尾,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有力地表达了主高阅读理解能力。题。阅读理解是一种复杂的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三)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理解的层次涉及到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等多方前面第一部分已谈到,阅读理解的过程是读者的文化背面的知识和能力。语篇分析能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景知识与文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更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文章,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参考文献[1]Carrel,P.L.&Eisterhold,J.C.SchematheoryandESLreadingPedagogyinTESOLQuarter[J].1983,17(4):5532573.[2]Goodman,K.S.Reading:ApsycholinguisticguessinggameinJournalofreadingSpecialist,1967,4:1262135.[3]Rumelhart,D.E.TowardaninteractivemodelofreadinginAttentionandPerformance[M].NewYork:AcademicPress,1977:5732603.[4]VanDijk.SomeAspectsofTextGrammars[M].TheHague:Mouton,1972:1572189.(上接第137页)因此严复在翻译中才容入自己的按语,以便“达”资产阶级beforeCaesarsetfootinsouthernBritain,thewholecountry2民主主义理论,“达”到唤起一大批青年学子、文化精英救sidevisiblefromthewindowsofroom,inwhichIwrite,[2]国救民的意识。《天演论》中的按语字数超过全文三分之wasinwhatiscalled“thestateofnature”.一,正是这种译述才使得此书在当时能够为处在同样的传统郝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思维习惯和文化心态中的国人所广泛理解和接受,产生了巨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4]大的影响。如果它只是郝胥黎著作的忠实译本,当时的中国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有天造草昧,人工未施。人,恐怕不会有几个人去关注它。就“雅”而言,也有特定王佐良先生曾指出,“严复是把整段原文拆开而照汉语的历史原因。当时的白话文远未成熟,饱读诗书,受古文熏习见的方式重新组句的:原文里的复合长句在译文里变成了陶的老夫子们对“古文”有偏爱,更重要的是,作为复古的若干短句,主从关系不见了,读起来反而更加流畅。”此外,维新改良派,严复翻译针对的读者是“雅言”的士大夫阶原文里的第一人称变成了译文里的第三人称———以便使“译层,用“雅言”使他们能够乐于接受西方理论。如果严复不文读起来象中国古代的说部与史书”。梁启超,胡适,毛泽是用古文翻译《天演论》,那桐城派大家吴汝沦是绝不会为东等几代知识分子在回忆中都把读《天演论》作为自己难忘他写序的。可见严复的用心良苦。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考的一段人生经历。可见严复靠着这样的一种译风达到了启蒙虑,严复的翻译三标准还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有适合其一大批青年学子的目的。生长的土壤。王秉钦教授在《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出翻译家罗选民在《解构“信,达,雅”:翻译理论后起版一文中提到:严复作为启蒙思想家的翻译家,“非正法”的生命》中评论到“不管我们怎样翻译,翻译的标准总该有的宏观翻译手段,即根据中国社会现状和国人的需要,有选的。‘信,达,雅’作为翻译的标准已历经一个世纪的检验,择,有取舍地摄取西方文化思想,且赋有精辟的按语,是其表现出它的生命力。‘信达’是翻译的基本要求,而‘雅’[3][5]翻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则表现出一种对翻译的完美追求。”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天演论》开篇的几句译文为例,来体会一下严先生去追求更高的目标,是多么幸运啊!少一些挑剔,多一些理的文风。解和呵护,中国的翻译之树会更加的茁壮成长,枝繁叶茂。Itmaybesafelyassumedthat,twothousandyearsago,参考文献[1]吴小龙.漫说严复的“信、达、雅”[J].博览群书,2005(3):26.[2]冯国华,吴群.论翻译的原则[J].中国翻译,2001(6):43.[3]王秉钦.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出版[J].中国俄语教学,2004(3):80.[4]杨莉黎.英汉互译教程上册[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427.[5]罗选民.解构信、达、雅:翻译理论后起的生命[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