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

ID:48040151

大小:1.72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1-14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导学者:刘婷解题----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承天寺承天寺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2、为“书法四大家”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读准字音给加点字注音。解()衣藻、荇()遂()至未寝()竹柏()jiězǎoxìngsuìqǐnbǎi美文美读:注意停顿、重读、语气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再读课文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解释加点字怀民亦未寝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

3、相与步于中庭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高兴的样子想;……的人于是一起、散步清澈透明交错纵横原来是只是;罢了睡觉翻译下列重点句子:念无与乐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庭院中的月光如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译(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译: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要求:默读课文,思考抢答问题探究(1)开头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2)找出文中描绘月色的句子?运用了什么

4、修辞方法?写出月光什么特点?(3)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1、开头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找出文中描绘月色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月光什么特点?描绘月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修辞手法:比喻。月光特点:皎洁、澄清、透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改: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原:水中藻

5、、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改: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对比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关于“月亮”的诗句拓展积累诗中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3)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因为月色优美;元丰二年七月,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乌台诗案”)。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职期间没有任何俸禄。他在城东买坡地耕种,使他有了一个伴随他一生的雅号——东坡,在黄州的苏轼就成为“闲人”苏东坡。作者写这篇短文时,被贬黄州已经四年。背景链接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

7、,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背景补充(3)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一是因为月色优美;二是因为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试结合背景谈谈“闲人”?1、指自己当时“有职无权”的境况,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嘲;清闲之人。2、能够有心欣赏自然美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3、壮志难酬,被贬的无奈与失落,借月抒情,自我排遣:人闲心不闲。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闲自然是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