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导学案.doc

《木兰诗》导学案.doc

ID:48218458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1-23

《木兰诗》导学案.doc_第1页
《木兰诗》导学案.doc_第2页
《木兰诗》导学案.doc_第3页
《木兰诗》导学案.doc_第4页
《木兰诗》导学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木兰诗》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木兰诗导学案主备:   班级:七年级班     姓名:【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生字词,把握文章大意,理清故事脉络。2.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第一课时【目标引学,预习展示】1.知识链接《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代编的,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代表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2.给加点字注音:机杼()可汗()鞍鞯()()胡骑()赏赐()朔气()金柝()铠甲

2、()策勋()云鬓()辔头()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出门看火伴(同,)对镜贴花黄(同,)4.古今异义卷卷有爷名(古义今义)但闻黄河流水呜溅溅(古义今义)双兔傍地走(古义今义)5.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愿为市鞍马()6.词类活用,解释加点词,并感受词语的用法愿为市鞍马()策勋十二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导入新课: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2.诗歌诵读(1)听老师诵读,点评一下,学习一下。(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3)比赛阅读,互读互评。【展示反馈,释疑解惑】木兰诗导学案第6页一、自主学习: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

3、试着读懂课文内容。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1)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2)用几句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当堂训练,分层实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文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

4、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8)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梳理归纳,检测达标】学生用知识树总结第二课时木兰诗导学案第6页【学习目标】1.理解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2.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3.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目标引学,预习展示】1.检查木兰诗的背诵情况2.检查练习册基础积累部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

6、么样的表现力量?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5.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6.学习完课文木兰给你怎样的印象?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7.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细?8.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木兰诗导学案第6页【展示反馈,释疑解惑】1.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 2.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

7、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一般的看法是: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愿回家与父母团聚。但我认为这里还有别的更深层的原因,你能否结合你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挖掘一下?3.读最后一段的附文,你能领悟到什么?4.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5.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