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_教案1 (2).doc

为学_教案1 (2).doc

ID:48589808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为学_教案1 (2).doc_第1页
为学_教案1 (2).doc_第2页
为学_教案1 (2).doc_第3页
为学_教案1 (2).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为学_教案1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学【教学目标】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2.理解“认知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教学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那么面对困难,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吧。(二)初读课文引导学生读课前“阅

2、读提示”及书下注释①,了解如下内容:1.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本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勉励他的子侄们努力学习的。示:给……看。2.作者的简单情况。(三)读文体会1.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生字词看注释或查字典。2.互读课文。两个学生一组,一读一听,互相纠正错误。3.三读,订正读音。4/4出示需注意的字,集体订正。4.学生再次放声读。提示:读准字音。5.指导朗读,读顺句子,读好停顿出示下列语句,要求学生读出其中的停顿。然后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多字、不错字。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6.读、译课文两人小组互

3、说互订正,存疑。读、集体读并讨论全班齐读。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老师适当点拨。说出下列语句的意思。(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2)吾欲之南海,何如?(3)富者曰:“子何恃而往?”(4)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5)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7)贫者语于富者曰:(8)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四)听读课文老师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第二课时】(一)复习质疑1.研读课文作者对“为学”是怎样看的,又是怎样提出看法的?“人之为学……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作者通过两问两答提出看法。为学难易的转化在于是否“为”。每

4、一设问中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作答。这样,对比鲜明,突出了“为”对“学”的作用,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2.本文说的主要是关于做学问的道理,为什么开头却从“天下事”写起?因为“为学”是“天下事”之一,这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说明事物道理的方法。第2-3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写作上有什么特点?第2段采用对比的方法讲述了昏庸聪敏不是固定不变的道理。4/4第3段叙述了蜀鄙之僧朝南海的故事,在写法上采用了设喻论证的方法,用贫富两僧的故事来讲道理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运用对照比较一贫一富两个僧人十分鲜明,形象有力地突出了主题。3.“贫僧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的故事结尾说明了什么?它与作者看法有

5、什么关系?说明“事在人为”,这个故事是一个例证,作者用它来生动形象地证明作者看法的正确。4.第4段得出什么结论?人贵有志,事在人为。(二)精读感悟1.认真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文中说了几方面的内容?指导朗读,要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本段中你发现了重复的句子吗?“则难者亦易矣;则易者亦难矣”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自己说一说。2.理解“去南海”这件事是否容易?从哪里看出来的?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3.重点指导对话部分的朗读。贫者说话的语气;富者从疑问——轻视——惭愧的态度变化。富者说“子何恃而往?”两次不同的语气变化。(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等)4.相机指导理解重点字的意思:“鄙、恃、去、顾

6、、为”等字。(三)概括本文的中心本文通过蜀鄙二僧朝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告诉我们主观努力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背诵课文方法:给学生3-4分钟自己背,然后老师读课文,学生随之默读;请若干学生试背,全班结合投影提示背。(四)拓展练习积累内化1.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鄙”和“曰”。2.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勤奋学习的名人名言或故事,丰富课外知识。(五)拓展延伸1.请孩子们想象一下,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后,看到富和尚,他们见面时的场景及对话,写下来。2.文章主要用(对比)写法,来叙述这件事。为的是告诉我们什么呢?4/43.说一说你知道的哪些人是通过勤奋来取得成功的事例。【作业布置】1.请从

7、“人之立志”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读后感。2.推荐阅读书中两篇文章。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