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赏评》教学案例.doc

《作文赏评》教学案例.doc

ID:48682317

大小:2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7

《作文赏评》教学案例.doc_第1页
《作文赏评》教学案例.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作文赏评》教学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文赏评》教学案例嵩山中学:马颖一、教学设计背景   本学期第一次作文训练,我让学生写的是“那一次,我真_______”,阅罢作文,我沮丧至极。失望过后,我开始了深刻的反省。我仔细研究学生的作文,找到了他们共同存在的两大问题:缺少细致观察的能力;缺少感悟生活的能力。我与学生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后,还给予了必要的指导。第二次作文训练,我挑选了他们最为熟悉的事物——木棉(教室门口就有两棵,正是开花时节),让他们先作多角度的观察,然后以“木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让我惊讶的是,本次作文佳作纷呈,其中的几篇让人激动不已。我决定上一堂作文赏评

2、课,让同学们一起分享作文的快乐。我将课题确定为《作文赏评——关于“木棉”》。 二、教学目的:1、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文。2、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他人作文的美妙之处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正确发现并准确表述。   四、媒体使用   用幻灯片制作的简单课件。   五、课前准备   1、认真评改学生的作文,找出有代表性的赏评作文。   2、制作关于“木棉”的幻灯片课件。   六、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   七、教学设计   (一)导入:对于木棉,同学们可能既熟悉又陌生。说熟

3、悉是因为木棉在我们的视线里十分常见;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很少认真地关注过它、感受过它。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用心感受的人或事物,都是陌生的,因此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我安排这次写作活动(关于“木棉”),就是希望大家在熟悉的地方找到风景。   下面先请欣赏由王海林拍摄并制作的短片。   (该片是我用数码相机拍摄若干木棉图编辑而成的。介绍顺序由外型——内涵——药用价值,图配文,生动直观。整个过程约4分钟。)   (二)、片段赏评。选择有代表性的5个片段,由作者诵读,然后大家评议。这5位同学的片断各具特色。刘宇(开篇部分):用欲扬先

4、抑的手法,真实地写出了对木棉的第一印象;黄非(开头、结尾):有诗意,有张力,并能联系学校实际;林卓玲(后半部分):精致的比喻,托物言志的妙用,使文章进入了佳境;叶惠(片段):联想丰富;郑佳琪(文章主体):刻画细腻,如一幅工笔画。   附学生习作原文:      (三)、对比赏评。选择两篇差异较大的作文,让学生体会如何在描写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洪晓东:观察、描写细致,但缺少自己的感悟;林晓露:既有细腻的描绘,更注重心灵的感悟。   附学生习作原文:     (四)、奇文共欣赏。将本次作文中最精彩的两篇印制出来,同学们一边听作

5、者的诵读,一边看原文,然后发表自己的感受。最后请两位作者谈谈自己的写作体会。詹咏欣:诗一般的情怀,诗一般的语言,合成了这篇行云流水般的美文;马千驹: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感悟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让人惊叹这位少年的才情。   附学生习作原文:      (五)、教师小结。在以上展示的佳作中,我们发现了他们的共同点,那就是:对事物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有物我两忘式的深刻的感悟。在这次作文训练中,表现不俗的同学还有:温韵泓、黄雯、黄莹、傅莹、杨佳茵、肖新宇、黄珂、史玉龙、蒋姝男、陈雅琪等同学。那些没有成功的同学主要原因在于缺少感悟,有些同学甚至写成

6、了科普说明文。   课堂结束语:木棉树吸天地之精华,在嵩山中学校园里怒放。我相信,初三(1)班的同学也能吸天地之精华,吸木棉之精华,绽放出美丽的人生之花。我坚信,两年以后,大家初中毕业的时候,一定能璀璨如木棉花。   (六)、布置作业。结合今天的赏评,在自己的作文后面写一点反思的文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