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与整理 (4).ppt

归纳与整理 (4).ppt

ID:48701983

大小:1.00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1-26

归纳与整理 (4).ppt_第1页
归纳与整理 (4).ppt_第2页
归纳与整理 (4).ppt_第3页
归纳与整理 (4).ppt_第4页
归纳与整理 (4).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归纳与整理 (4).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化学能与热能二、化学能与电能氧化还原燃料电池三、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增大减小增大四、化学平衡状态v(正)=v(逆)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考点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随着物质的变化,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还有化学能的改变B.化学反应过程中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其稳定性越大,反应越难以发生;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其稳定性越小,反应越容易发生【例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2、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钠与水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知识扫描】1.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理解的两个误区:(1)误认为吸热反应很难进行,放热反应较易进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只是从能量的变化角度分析的,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与反应的难易无关。(2)误认为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或点燃,放热反应一定不用加热或点燃。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必然的关系。有些吸热反应常温下就能进行,如NH4Cl(s)与Ba(OH)2·8H2O(s)的反应,有些放热反应需要加热或点燃才能发生,如木炭的燃烧。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1)用E(反应物)表示反应物

3、的总能量,E(生成物)表示生成物的总能量,ΔQ表示能量变化,则:ΔQ=E(生成物)-E(反应物)。(2)用Q(吸)表示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Q(放)表示生成物分子成键时放出的总能量,ΔQ表示能量变化,则:ΔQ=Q(吸)-Q(放)。考点二原电池【例1】(2013·荆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电流表A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为()A.A是Zn,B是Cu,C是稀硫酸B.A是Cu,B是Zn,C是稀硫酸C.A是Fe,B是Ag,C是稀AgNO3溶液D.A是Ag,B是Fe,C是稀AgNO3溶液【例2】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

4、,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B.放电时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放电时每转移2mol电子,反应的锌是65gD.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放电充电【知识扫描】1.原电池工作原理:负 极正 极电极材料活泼性较强的金属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电子流向电子流出极电子流入极离子移动方向阴离子移向的极阳离子移向的极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反应现象溶解的极增重或有气泡放出的极电极反应式还原剂-ne-====氧化产

5、物氧化剂+ne-====还原产物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加快化学反应速率。(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3)防止金属的腐蚀(设计成原电池的正极)。(4)设计化学电源。考点三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例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1·s-1B.10s后,该反应停止进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g)+Y(g)2Z(g)D.反应开始到10s时,平均反应速率:v(X)=v(Y)=0.0395mol·L-1·s-1【例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

6、+Y(g)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3nmolX,同时消耗nmolYB.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C.X、Y、Z的浓度相等D.X、Y、Z的分子个数比为3∶1∶2【知识扫描】1.有关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和判断的误区:(1)对化学平衡状态理解的“三种误区”:①误认为反应物能够完全转化成生成物。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100%转化,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②误认为达到平衡时化学反应停止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实际上正反应与逆反应始终在进行,只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③误认为外界条件改变对平衡状态无影响。任何化学平衡状态均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当外界条件

7、变化时,化学平衡状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2)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两种误区”:①误认为各组分的浓度相等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误认为各组分的分子数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也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另外,对于多元曲线,一般应先分析一条,再对比分析多条,分析多条曲线时还可作辅助线;对于横坐标为时间的多元曲线,要充分利用“先拐先平衡的即为高温线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