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ppt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ppt

ID:48803411

大小:2.97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1-26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ppt_第1页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ppt_第2页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ppt_第3页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ppt_第4页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教育上,开创私学,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晚年致力于整理“六经”等古代文献。《论语》是孔子写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季氏将伐颛臾当时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而王室日趋衰败,这种情况到孔子生活的时期一直持续了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历史上被称为“三桓犯上”这其中,季氏的势力最大他之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是贪其土地,二

2、是担心颛臾对自己的势力构成威胁。当时孔子的徒弟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而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读课文,读准下列句子停顿1.无乃尔是过与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读课文,读准下列句子停顿1.无乃尔是过与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讨论文言现象1.文化常识2.通假字3.词类活用4.一词多义5.古今异义6.特殊句式7.固定句式研读文本:对于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的心理是怎样的?孔子的态度怎样?他的理由是什么?冉有季路心理孔子态度

3、理由含混反对师出无名推责批评尸位素餐真实指责欲盖弥彰思考: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呢?对内:做到均安民和。(“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对外:“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反对战争。使动用法讨论:孔子用了哪些说理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主题:本文通过孔子与弟子的对话,表明孔子反对战争,坚持礼治,均安民和,施行文德的“仁政”思想和主张,体现了孔子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课堂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而在萧墙之内也”。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①“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

4、夫”读音、词义都相同。②“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④“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文:(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文:3.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①②③4.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①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②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③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④本国以外的人不

5、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1.③2.(1)君子厌恶那种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2)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宫廷之内啊!3.①既来之,则安之②分崩离析③祸起萧墙4.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