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育的基本内涵.doc

生命化教育的基本内涵.doc

ID:48952740

大小:2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6

生命化教育的基本内涵.doc_第1页
生命化教育的基本内涵.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生命化教育的基本内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命化教育的基本内涵首先,生命化教育是对可能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对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都具备了更健全发展的可能性,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内在地蕴含了这种更健全的可能性。生命化教育就是要培植人对生命的珍爱,要让每一个人都有过更有尊严的生活的意识,引导人对更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第二,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我对教育有一个理解:勤未必能补拙,扬长远胜于避短。生命化教育是要把人的禀赋中属于他个人的、别人不可替代的、有他独特性的、“内在而真实的力量”培育出来,对一个人生命中不存在的能力不要抱奢望。生命化教育

2、坚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善端。好的教育,就是要随顺人的善端,让人美好的潜在特质尽可能地发挥出来,把人从自然状态引导到应然状态。这也就是著名的哲学家黄克剑先生经常提到的一个教育终极目标: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心灵的自我督责,人格的自我提升,境界的自我超越。这一切,当然都要用自然、恰当的方式来达成。生命化教育也强调方法,但强调的是方法要随顺人性,方法要针对生命的个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方法一定是开放的、灵动的、因人而异的。也可以说,这样的教育智慧一定来自于教师对自己工作的不断深入的反思。教育的智慧也来自于教师的

3、责任,来自于他对教育持久而专注的思考。第三,生命化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它肯定人的天性,肯定人的独特性,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最佳突破口。在强调个性的背后,其实就意味着教育需要对人的各不相同的特性的由衷尊重。这种尊重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几乎就可以看出教育确实是一件艰难的、费力的、复杂的工作。所以它本身也只能是“慢的”,操之过急与妄下断论都可能使教育变得粗糙、生硬与武断,立竿见影的教育常常就是对教育的反动。所以对每个生命的耐心、包容、理解、成全,其实也就是教育所应有的最基本的立场。第四,生命化教育是人的心灵

4、觉悟的教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觉悟,最重要的就是人生意义的觉悟。人从混沌未开、浑然未觉的状态里逐渐地看到人生的方向,看到人生的可能性,看到追寻的目标之所在。第二层是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价值在哪里,我们也仍然需要有这样的一种觉醒。另外一层更重要的就是在人生旅途上我们努力把自己真正地成就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我们身为学生和老师,我们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不断地去充实自己——更少的私欲和羁绊,使自己的工作不断成为心灵之需和幸福的源泉。也正因为如此,在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中,

5、我们重点不在于给教师作具体的教学指导,而主要是理念的传播,鼓励教师的实验与自我反思,用完整的生命观来看待课堂,看待每一个学生,不断在生命的相遇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与境界。第五,生命化教育是一种范本教育。这里我还是引用黄克剑教授的表述,他提出:“生命化教育是以心灵之觉为它的韵致所在的,因此,它的主导途径便不在于逻辑思辨或道理上的条分缕析,而在于通过范本的直观达到心智的开悟。”范本教育强调直面生活,直面经典,“所谓直面生活,是用他自己最情愿的方式把亲历亲记的生活感受说出来。所谓直面经典,就是直接去读古今

6、中外的经典作品,读这些作品就是跟一个又一个范本照面,跟提供这些范本的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灵魂照面,照面是无言(道理上的那种言)的,却是神交的,神交的过程就是接受范本教育的过程。这种直面生活,直面经典的教育是受教育者的生命始终在场的教育,换句话说,是生命化的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