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聋生的“亲社会行为”让聋生能真正走向社会.doc

培养聋生的“亲社会行为”让聋生能真正走向社会.doc

ID:48993271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培养聋生的“亲社会行为”让聋生能真正走向社会.doc_第1页
培养聋生的“亲社会行为”让聋生能真正走向社会.doc_第2页
培养聋生的“亲社会行为”让聋生能真正走向社会.doc_第3页
培养聋生的“亲社会行为”让聋生能真正走向社会.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培养聋生的“亲社会行为”让聋生能真正走向社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培养聋生的“亲社会行为”让聋生能真正走向社会“马老师你好!我是公安局的某某,由于一个案件牵涉到聋哑人,又要麻烦您给我们当一下手语翻译。”最近几年我时常接到这样的电话,可每次接到这样的电话我就非常的纠结,一种莫名的伤感不由得涌上心头。联系到当前社会上聋哑人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的现状,针对现在聋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盲区,时代迫切需要更新聋校德育教育的观念和教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个人的思考,谈谈我的拙见:我认为在聋校德育教育中迫切需要进行“亲社会行为”的教育,因为聋校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弘扬人文精神的过程,关系到聋生能否真正走

2、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一、聋校的学生缺乏“亲社会行为”的原因。为什么聋校的学生缺乏“亲社会行为”呢?究其形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影响着聋生的“亲社会行为”。由于聋生的生理残疾,家长们对孩子态度要么是百般呵护、百依百顺,生怕孩子长大以后到社会上吃亏;要么是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这样的家庭教育就造成了孩子唯我独尊、唯利是图、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心理。2、社会上不良环境影响聋生的“亲社会行为”。有人形象的打个这样的比喻,:5+2=0,意思是说学生在校五天的教育加上双休日两天的社会实践生活,教育效果等于零,也就是说家长管理、教育不当,以及不良的社

3、会环境抵消了学校教育,这样下去,怎么让聋生能亲社会呢?我曾协助警察办案走过好几个省,接触过上百个不同地方的聋哑人,他们都问过我同一个问题,“你认为社会对聋哑人公平吗?”我没有直接回答他们,而是列举了一系列我知道的针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让他们给我答案。“学校是这样的,社会却完全不同,到处充满了对我们的歧视。”没想到他们马上否定了我,并列举出许多现实生活中经历的实例,说明自己走上这条道路的无奈。我无言以对,深感社会环境对聋生的影响之大。3、当前聋校封闭式的管理,使聋生失去了许多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机会。当前聋校基本上采用封闭式管理,聋生接触外界社会的机会很少,偶尔出去一次也是在家长

4、或者老师的监督下,学生自主性受到很大制约。聋生将来也是和正常人一样需要走向社会,由于他们身体残疾已经失去了许多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机会,如果我们学校教育不培养聋生“亲社会行为”,聋生将来从学校毕业后又怎么能适应社会生活呢?加之目前聋校德育教育内容空洞单调,形式单一,缺乏实践中对聋生进行有力的教育,使德育教育苍白无力,造成聋生缺乏“亲社会行为”。4、学校教育重知识传授,忽视了法制教育和感恩教育,使聋生没有形成“亲社会行为”的意识。据调查得知,大部分的聋哑人(包括在校学生和社会聋哑成年人)不了解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残疾人保障法》和《义务教育法》,更不用说《宪法》、《刑法》等法规,

5、可见其法律意识淡薄。他们不仅不能用法律武器为自己维权,更出现无意识的违法犯罪行为,从而造成的后果是聋生在社会交往中存在偏见,对人失去信任,仇视社会不公。二、培养聋生“亲社会行为”的策略。由此可见,培养聋生“亲社会行为”已经成为聋校德育教育绕不开的一个弯,那么究竟如何培养聋生“亲社会行为”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培养聋生集体认同感,奠定聋生“亲社会行为”的基础。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把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正确组织学生的集体生活,在集体社会中树立学生的集体意识、团结协作意识,让学生明白个体与集体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个性的多方面发展。例如:组织主题班会“我是班级

6、的一员”,“我为班级添光彩”;开展集体项目的竞赛;组织聋生观看体现集体主义精神的影片后谈体会等,逐步渗透对聋生的影响,奠定“亲社会行为”的基础。其次是培养聋生学会欣赏他人,赞扬他人、感激他人,奠定聋生“亲社会行为”的情感意识。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没有人就无从谈社会,因此培养聋生的人际协调、相互认同、配合、支持等团队精神特别重要,教师可以在班会课时引导大家畅谈、互相感受,让聋生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提供彼此欣赏学习的机会,从而树立亲社会行为”的情感意识。再次是教师要创设意境,培养聋生“亲社会行为”的行动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意境,让聋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体会别人的感情,引

7、导聋生用自己的实际行为来关心他人,在班级中树立互帮互学的氛围。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讲明社会是个“万花筒”,具有复杂性,不同的人之间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不同,要学会逐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如:主动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无偿献爱心活动等,逐步树立聋生“亲社会行为”的行动意识。最后应注重养成教育和法制教育,为聋生“亲社会行为”树立行为准则。聋校德育教育的重点是要进行聋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和法制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法律知识宣传片,条件允许的话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