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问题学生”教育策略初探.doc

小学阶段“问题学生”教育策略初探.doc

ID:49057893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7

小学阶段“问题学生”教育策略初探.doc_第1页
小学阶段“问题学生”教育策略初探.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学阶段“问题学生”教育策略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直面小学阶段的“问题学生”同事告诉我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竟被学生扇了耳光。事后,有关人员找学生谈话,该生竟冒出一句:“花点钱就过去了。”听完后我一时语塞,深感“问题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越大了。在农村小学,“问题学生”与日俱增。教师谈论话题最多的是也是“问题学生”。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孩子自身性格缺陷、心理不健全的因素一个孩子因上不了重点中学,被母亲数落几句,导致走上服毒自杀这条不归路。这类孩子,平时在老师、同学眼中,属于“好孩子”范畴。对这类孩子的教育,教育者们最容易疏忽,因而,他们一旦稍遇挫折,后果不堪设想。二、学校教育的尴尬处境也

2、是造成“问题学生”产生的另一个因素目前,学校一方面高喊“发展素质教育“,一方面用分数衡量学生的升学情况,甚至教师的教学成果。让学校、教师不得不特别重视学生的“分数”,许多因为分数不高其他方面也得不到健康发展的学生,由厌学而逃学,学习兴趣发生了转移,社会上不健康的文化开始侵入他们的心灵,变成了另一类的“问题学生”。三、一个“问题家长”造成一个“问题学生”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耳濡目染,深受影响。一位同学在校园里捡到10元钱,交给老师找到失主,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称赞。回到家却遭到家长的责骂:“你就不会用它买点东西吃?”前面

3、提到“花点钱就过去了”的这个同学,他的错误言行也是与“问题家长”的“问题教育”分不开的。四、“问题家庭”是滋生“问题学生”的土壤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湾,一个不和谐、不安定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孩子的父母常闹矛盾,会导致这个孩子不愿与人交流、遇事独来独往,甚至缺钱买文具也不愿对家长提出,靠偷、骗来满足自己,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类例子屡见不鲜。作为教育者,如何面对这些孩子呢?笔者认为:(一)应全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让孩子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弥补“问题学生”的心理渴望,抹平“问题学生”的心灵创伤,为“问题学生”的教育建造一个广阔的、健康的平台。(二)

4、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孩子的多面性决定了社会上只用分数评价学生、教师的能力是不合理的。改变这种“评价机制”,是学校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会走出更多的人才:中国的“比尔盖茨”、中国的“贝克·汉姆”、中国的“爱迪生”……(三)应积极开展“文明我先行、礼仪伴成长”的德育教育活动。我校对学生文明礼仪作了明确规定并制定了实施细则,把“文明礼仪”教育分年级细化到每一周,突出每一周教育的主题,构建礼仪课堂,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借助黑板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营造学“文明礼仪”的氛围;开展

5、“文明礼仪我先行”读书活动,让学生收集并传诵古今中外讲究礼仪的故事、格言和谚语等,从中接受熏陶,培养良好的道德人格;利用主题班(队)会课组织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大讨论活动。对于全面提高“问题学生”的道德情操,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做文明礼仪的先锋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见,学校单方面教育“问题学生”,总是显得那么“软弱”、那么“无能”,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与广泛关注。我相信,“问题学生”必将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成为“新农村”的建设者,成为建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主力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