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数学难题.doc

初二下学期数学难题.doc

ID:49383089

大小:1005.51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2-29

初二下学期数学难题.doc_第1页
初二下学期数学难题.doc_第2页
初二下学期数学难题.doc_第3页
初二下学期数学难题.doc_第4页
初二下学期数学难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二下学期数学难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如图,在△ABC中,AC>AB,D点在AC上,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连接EF并延长,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G,若∠EFC=60°,连接GD,判断△AGD的形状并证明.2.已知:直线与轴交于点A;与轴交于点B.(1)在坐标平面内求一点C,使△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2)有一点P在直线且S△ABP=9;求出点P的坐标(备用图)xy8-8-44OABCD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称边长为1、且顶点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正方形为单位格点正方形.如图,在菱形ABCD中,四个顶点坐标分别是(-8,

2、0),(0,4),(8,0)(0,-4),则菱形ABCD能覆盖的单位格点正方形的个数是个;若菱形AnBnCnDn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2n,0),(0,n),(2n,0),(0,-n)(n为正整数),则菱形AnBnCnDn能覆盖的单位格点正方形的个数为(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4、仅用尺规不可能“三等分角”.但借助函数可以“三等分角”.下面介绍数学家帕普斯借助函数给出的一种“三等分锐角”的方法:将给定的锐角∠AOB置于直角坐标系中,边OB在x轴上,边OA与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以点P为圆心,以2OP为半径作弧交函数的图象于点R.分别

3、过点P和R作x轴和y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M,连结OM得到∠MOB,则∠MOB=∠AOB.要明白帕普斯的方法,请研究以下问题:(1)设P()、R(),求直线OM的解析式(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2)分别过点P和R作y轴和x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Q.说明Q点在直线OM上,并据此证明∠MOB=∠AOB.1、已知≠,并且,那么一定经过()A.第一、二象限B.第二、三象限C、第三、四象限D、第一、四象限2、函数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点A与B的坐标分别是A,B3、设直线(为自然数)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2,3,…,2

4、000).则1+2+3+…+2000的值为()A.B.C.D.4、如图,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点,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且∠BAC=90○.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且△ABP的面积与Rt△ABC的面积相等,求的值.5、某家电生产业根据市场调查分析,决定调整产品生产方案,准备每周(按120个工作时计算)生产空调器、彩电、冰箱共360台,且冰箱至少生产60台.已知生产这些家电产品每台所需工时和每台产值如表1表一家电名称空调器彩电冰箱工时产值(千元)432问每周应生产空调器,彩电,冰箱各多少台才能使产值

5、最高?最高产值多少(以千元为单位)?6.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平行,与轴、稠的交点分别为A,B并且过点(-1,-25).则在线段AB上(包含端点A,B),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有()A.4个B.5个C.6个D.7个7.如图,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把△AOB沿AB翻折,点O落在C处,则点C的坐标是多少?8.在直角坐标系中,轴上的动点()到定点(5,5)、(2,1)的距离分别为和.当最小值时,点的横坐标9.求证:不论为何值,一次函数的图象恒过一定点.(提示:此题是“直线束”问题,可先由两条特殊直线求得交点坐标,在证明其他直

6、线必经过此交点.)10.设直线(为自然数)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k(=1,2,3,…,2000).则1+2+3+…+2000=11、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①).图②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10,则S2的值是______________.1在梯形ABCD中,AD∥BC,,BC=11cm,点P从点D开始沿DA边以每秒1cm的速度移动,点Q

7、从点B开始沿BC边以每秒2cm的速度移动(当点P到达点A时,点P与点Q同时停止移动),假设点P移动的时间为x(秒),四边形ABQP的面积为y(cm2).(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2)在移动的过程中,求四边形ABQP的面积与四边形QCDP的面积相等时x的值;(3)在移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使得PQ=AB,若存在求出所有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AB上(点E与点A、B不重合),过点E作FG⊥DE,FG与边BC相交于点F,与边DA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1)由几个不同的位置,分别

8、测量BF、AG、AE的长,从中你能发现BF、AG、AE的数量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2)联结DF,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2,设AE=,△DFG的面积为,求与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2,FG的长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