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地势.ppt

中国的地形地势.ppt

ID:49492754

大小:27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2-26

上传者:U-3713
中国的地形地势.ppt_第1页
中国的地形地势.ppt_第2页
中国的地形地势.ppt_第3页
中国的地形地势.ppt_第4页
中国的地形地势.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的地形地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说课《地形地势特征》教学 一、说教材1、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前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国土与居民,了解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我国的自然环境,本课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读数字表格、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分别总结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读图表的能力,对所学知识拓展延伸。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读我国地形类型图懂得地形复杂多样对发展多种经济的作用;并懂得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不足之处;让学生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并能认识这种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培养学生养成分析地理事物的好习惯。 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学会读图表能提高我们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分析地理知识与实际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还能通过对地形地势的分析,懂得这种地形地势的优缺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教学难点复杂多样的地形对多种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以及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二、说教法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表,培养他们的读图能力,在此基础上发散开去,进行空间想象,分析其优劣。并多运用多媒体展示更多的图表资料,使教学更为生动直观,学生易于接受。适当设置问题、练习达到强化训练,加强理解的作用。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先观察练习,后教师点拨,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特点,课堂上多让学生互动,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会学习,学会探究,自觉将所学知识指导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从而凸显新课标要求新教材体现的基本理念,即学习终身有益的地理。 三、说学情学法1、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活泼、向上、求知欲强是其最大的优点,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为教学服务,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健康的个性。2、说学法指导学生通过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探究法等方法,学会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说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首先用幻灯片引出世界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定义,让学生回顾七上所学的知识判断定义的对错。然后引入本课的复习。2、读图表学习,互动合作探究求知第一框的内容的学习首先,让学生读p22页中的图2.1中国的地形,结合幻灯片提出问题一,为什么说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其次,让学生完成p23页中的活动提出问题二,为什么说我国的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再次,让学生结合幻灯片以及课文p24页中的图片合作探究思考,多种地形对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有何影响?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对交通、经济等的发展有何制约?延伸探究,拓展思考对山区(高原、山地、丘陵)如何合理开发利用? 第二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读文p25页中的图2.2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及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完成文中下边活动题:说说从A点到B点海拔是怎样变化的?图中颜色明显分为三个层次,且一二级和二三级结合处有何特点?这说明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3、延伸探究,拓展思考(1)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有何积极的影响?(2)阶梯处落差大对东西交通以及引发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何影响? 五、说板书设计地形地势特征地形复杂多样,高原26%山地33%丘陵10%盆地19%平原12%高原山地面积广大高原33%+山地26%=占国土面积59%地势西高东低,西,青藏高原平均4000米以上中,黄土高原2000——1000米东,华北平原500米以下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说练习练习1的设计旨在复习我国的地形并结合我省的实际;练习2的设计旨在巩固我国三级阶梯地势的知识并认识我县的阶梯位置;练习3的设计旨在运用所学知识为我县开发大别山经济服务;练习4的设计旨在对我国地势特征的巩固,为中考准备。 课后反思:本节课既巩固了地形地势的知识,又拓展了对我省我县地形地势的认识,并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能与高中地理教学接轨,一方面体现中考的特色,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目的即学习生活地理。教法能随对象变化而变化。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不满意的是学生的积极性还没能充分调动起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