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课件.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课件.ppt

ID:49560496

大小:27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2-28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课件.ppt_第1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课件.ppt_第2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课件.ppt_第3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课件.ppt_第4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重点:理解并掌握程朱理学的基本思想主张;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儒学的曲折发展(一)、汉武帝后,呈现繁盛之势;(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新的发展;(三)、隋朝,儒学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即三教合一;(四)、唐朝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宇宙万物宇宙万物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伦理道德理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研究研究二程朱熹“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万物的本原天理、人伦、圣言、世故理普遍天理认识存天

2、理,灭人欲朱熹对“二程”思想是如何继承发展的?1、继承了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2、对儒学的发展。都将儒学的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朱熹更指出,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3、认识论上,把知识与儒家伦理道德直接联系在一起。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程朱理学和陆王的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都从属于唯心主义。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共同点: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3、:(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理:儒家的行为标准和伦理道德规范)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

4、接而变化起。”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评价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1、消极: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13、(1)材料一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它既是天地万物的创始者,又是三纲五常的创造者。材料二认为心是宇宙的本体,

5、心是无所不包的。(2)三纲五常。(3)都是唯心主义,但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拓展训练一、单项选择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A、统治者反对儒学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C、佛教占统治地位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A、禅宗B、理学C、心学D、道学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4、“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宋明理学D、佛教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

6、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二、材料辨析题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7、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回答: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二、材料辨析题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3、参考思路:、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

8、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