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2).ppt

记承天寺夜游 (2).ppt

ID:50081561

大小:1.37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3-04

记承天寺夜游 (2).ppt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 (2).ppt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 (2).ppt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 (2).ppt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 (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 (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请欣赏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承天寺承天寺大雄宝殿承天寺甬道承天寺庑廊陀罗尼经幢(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苏轼,

2、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浅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2、听读课文取长补短3、范读课文体会感情4、品读课文读出欣喜之情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欣然精读课文,疏通文意翻译绝招:①补充省略的成分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小组合作,释疑解难小组擂台赛必答:解释划线词(每题1分)(1)解衣欲睡想要(2)月色入户门(3

3、)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4)念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5)念无与为乐者交谈取乐(6)遂至承天寺于是,就必答:解释划线词(每题1分)(7)怀民亦未寝睡觉(9)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10)盖竹柏影也原来是(1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抢答一:翻译句子(每题3分)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内(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⑵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和(我一起)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抢答一:翻译

4、句子(每题3分)⑶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俩)一起在庭院中漫步。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里好像一泓积水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抢答一:翻译句子(每题3分)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抢答二请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并作简要概括。“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赏月“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空明①作者为什么要夜游?②作者为什么要

5、到承天寺夜游?③作者欣赏到怎样的景色?品味月色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亦幻亦真的境界分析探究,体会感情陶醉于月色的欣喜之情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郁郁不得志的悲凉背景材料元丰二年,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挑战中考全文没有一处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唯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未寝”(心境相同,心灵相通)③“相与步于中庭”(关系亲密

6、)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志同道合,命运相同)作业1.熟读成诵,丰富修养2.充实与月有关的古诗文积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