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大师的智慧.doc

聆听大师的智慧.doc

ID:50130978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4

聆听大师的智慧.doc_第1页
聆听大师的智慧.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聆听大师的智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今天参加了“名师送培”小学数学培训班的学习,聆听了吴永军教授的《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讲座,更新了我们对有效教学的固有观念: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都是有效的教学。李新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魏洁老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又从有效教学的操作层面上,使我们深受启发。魏洁老师的课堂,让我们见到了“尊重学生”、“全员参与”、“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幸福的学习人生”这些新课改的真谛、高效课堂的精髓。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中受到以下的启示:一、要创建对话式的生态数学课堂。“生态的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个性发展为第一任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

2、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生态的课堂,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生态的数学课堂上,教学由认知领域扩展到生命全域,是教师、学生、文本(数学教材)之间多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的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知识,而且包括情感态度、行为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除了言语层面的交流,还有精神的平等与沟通、心灵的交流与碰撞。爱提问是儿童的天性,在生态的课堂里,学生的学习情绪积极主动,良好的情绪化为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组织维持并指导着行为,他们好问

3、的精神得到保护和发扬。在课堂进程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与思考,优质的问题常常伴随着儿童的思考自然而然地产生,自发而无可意料地提了出来。让我们从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气氛、民主愉快的对话心理、和谐平等的班级文化做起,从锤炼自己欣赏倾听的艺术、修炼自己接纳宽容的胸怀等方面入手,以关注人性,突出发展为取向,为儿童创设对话式的生态数学课堂——适合儿童成长的精神乐园。二、教育要给孩子适当地留白。好问与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也是他们强烈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这份天性,引导他们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适时给儿童提供提问的支点,帮助儿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儿童积极思维。诚然,课堂

4、上出现的突如其来的插嘴、争先恐后地提问、迫不及待地提问、恰倒好处地提问等场面并不象家常便饭那么寻常。儿童的课堂提问具有自发性、偶然性,但是,自觉的、强烈的问题意识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源于教师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课堂中的教学不要安排得密密麻麻、不留空隙,新授的知识也不要那样包罗万象、面面俱到。抓本质、抓主线,给孩子留些空,让孩子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有机会进行反思、质疑、从而表达心中的疑问。思维源于疑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如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不

5、必承受沉重的知识行囊之重负,而轻松的携带着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会思善问,变得越来越聪明。在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教师在留空布白的同时,辅以生动的、开放的、富有启问性的语言,也常常能激起儿童提问的意识。如“大胆猜猜看,这个小数会是多少?”“你产生什么疑问了?”等等。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在紧张的课堂内给学生一点时间、留孩子一片空间,让孩子酝酿一下提问,定能让数学思维走向深刻,让数学课堂充满思辩。三、要善于利用学生提问中的资源。正如刚学步的孩子,摔倒是在所难免的,说错、问错也是正常的;摔倒的孩子允许再爬起来,问错的孩子也要允许随时改变。万事开头难,只要是问题,即便很简单浅显,甚至有些幼稚可笑,教师

6、也要接纳它,给予鼓励。儿童是很敏感的,也是很敏锐的,教师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等,在儿童看来都是对自己提问行为的充分肯定和赞赏。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欣慰,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就,也会激发起继续奋斗的志趣。”儿童是很感性的,儿童的学习热情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成功的体验,反反复复的成功体验正是促使他们进一步努力的最大动力。这种积极稳定的心理倾向必将促使儿童去追求更大的成功体验,必将促进他们进一步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乐趣,提出更富思考性、更有价值的问题。看得出来,小数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层出不穷,也和魏老师能够充分挖掘他们所提问题中的有利资源、及时加

7、以转化、及时给予肯定有关。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儿童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每个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各不相同,在尝试提问的活动中,出现些偏差和错误都是正常的,所以在课堂中,常常会有学生提错问题。对此,教师要耐心地听他们完整地表述自己的问题,再因势利导,或引导他们自己感悟,进行批判性的再思考,经历一次自我否定的过程;或把这些错误变成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加以利用,用来提醒、警示其他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