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教学衔接.doc

初高中教学衔接.doc

ID:50361990

大小:41.0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5

初高中教学衔接.doc_第1页
初高中教学衔接.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初高中教学衔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高中教学衔接会议交流提纲从初中到高中,桥在何方?迷惘中探索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昨天接到通知,我很迷惘。想了半天,一无所获。因为自己才疏学浅,也没机会教过高中,何谈衔接问题?万般无奈之际,也找了些资料学习,标准临阵磨枪,下面就现学现卖,谈自己一点粗浅认识,主要还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甘作垫脚石,只为送君千里——对教学衔接意义的粗浅认识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可以使高一新生的学习更早进入正常有序的轨道,在高中起跑线上领先;另外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对完善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二

2、、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差异之比较——文言、现代语法知识的淡化国家将高中和初中分为两个阶段,这就决定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会有所不同,会有各自阶段性的特点。这必然导致初中和高中阶段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等等方面的区别。从我个人教学的体会角度和平日所学的一点粗浅理论来讲,主要谈以下几点(一)初中阶段淡化现代汉语语法知识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

3、试内容。”3.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处的位置:七年级下册:P280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八年级上册:P269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八年级下册:P256附录《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九年级上册:P264附录《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4.教学与评价现状:因地方考试大纲皆有“语法知识不作为中考内容”的要求,故中考语法知识的考查只能隐性地进行,例如通过仿句、改病句来间接地考查语法。老师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虽能根据需要讲授一定的语法知识,但大多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语法专项训练较少或根本没有训练;语法教学的要求尺度不统一

4、。(二)初中阶段淡化文言词法与文言句法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2.教学与评价现状:因地方考试大纲皆有“古诗文不考察词法、句法”的要求,中考对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的考查亦属隐性考查,例如借助句子翻译试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词性活用及文言句式的掌握情况。因此,虽然老师们平时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都不可避免的要涉及一些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在总复习时也都会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归

5、纳整理工作,但随意性仍较大,学校之间、老师之间在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教学上尺度亦不统一。三、初高中语文教材教学的粗浅反思——语文基础理论知识的缺失1.语言学知识的缺失。初中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我们主要是看语法知识问题,语言可划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五个基本能级单位,那么初中语法教学至少应该落实这五个问题。但由于初中课标没有具体说明“基本”所包含的范围和对象,加上现在初中语法只学不考,所以目前初中教材、教学中没有“语素”“句群”知识的介绍,介绍了的语法知识也得不到教学保障。2.文章学、文艺学知识的缺失。初中阶

6、段的“表达方式”“作品知识与文化常识”“写实与虚构”等这些问题是分别属于文章学或文艺学的知识。但是,教材中关于文章学或文艺学的基本知识系统均没有任何介绍。所以教师和学生教学中很难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和区别,感觉这些知识特别混乱和零碎。3.写作学基础知识的缺失由于初中教材对学生写作的要求比较宽泛,写作训练缺少系统性,在加上平日训练的“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立意自定”的自由方针,导致初中学生写作学基础知识的严重缺失,缺少基本的文体意识,对写作基本规则、基本过程和文章的构成要素等都无从把握。没有建立起基本的写作知识网络。所以往往写出的文章就像没头的苍蝇,没有目

7、的,没有观点。四、从初中到高中,桥在何方?迷惘中探索——衔接措施浅谈  1.旧知铺路,自然过渡——回扣是衔接  由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讲实际上是上了一个新台阶,教师有必要扶一扶,拉一拉。应针对入学新生,注意适时调整教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教师、新教材。在教学中前引后连,最显性的表现就是在教学中要联系学过的知识,比如有的作者初高中阶段都有选入的文章,唤起学生的记忆,就需要联系;文言文学习中的前挂后连是大家最常用的方法,例句的选择最好是学生学过的句子。这样做,可以增加学生对高中老师教学的认同感,使教学更有效;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

8、,使知识衔接更有针对性。2.前引后连,养成习惯——延续是衔接。学生在初中就养成的一些学习习惯需要继承和延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