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学案.doc

《杜甫诗三首》学案.doc

ID:50490215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9

《杜甫诗三首》学案.doc_第1页
《杜甫诗三首》学案.doc_第2页
《杜甫诗三首》学案.doc_第3页
《杜甫诗三首》学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杜甫诗三首》学案第一课时秋兴八首(其一)一、 杜甫有关知识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1、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19岁----33岁,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2、困居长安求仕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杜甫先

2、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3、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44岁才获得参军的官职。一个月后,安史乱起,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4、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47岁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53岁,严武死去,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56岁,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58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舅,行至耒阳

3、时病死。综观杜甫一生,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二、解读诗歌秋兴八首(其一)题目意思: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公元766年

4、(大历元年)、55岁旅居夔府时的作品。这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写这组诗时,离开安史之乱的爆发(755)已十一年。(一)一轮诵读,因声求气:(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二)二轮诵读,缘景明情:(缘景明情:通过品味诗歌的意象——或景或物或人或事,连缀成画面,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感情。)自读诗歌,思考讨论: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三)三轮诵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

5、代背景理解作品。)时代背景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四)四轮诵读,品味语言•提问1:从炼字的角度对“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进行赏析。(五)五轮诵读,吟咏诗韵(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咏怀古迹(其三)一、 导入: 二、《

6、咏怀古迹》简介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 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漂泊之感和思念故乡之情)。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三、解读诗歌(五轮诵读,达成诗歌欣赏目标)(一)一轮诵读,因声求气:(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二)二轮诵读,缘景明情:自读诗歌,思考讨论: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思考: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

7、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三)三轮诵读,知人论世: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思考:《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四)四轮诵读,品味语言提问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写的是“群山万壑赴荆门”,描绘了一幅图画。为什么?2、赏析“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分析该联中“独”的表达效果。3、“环珮空归月夜魂

8、”中的“空”如何理解?(五)五轮诵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