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二.doc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二.doc

ID:50675059

大小:42.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二.doc_第1页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二.doc_第2页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二.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如图:点D在AC上,AB=BD=DC,∠C=40°,则∠A=____,∠ABD=_____.3.如图:AD是等边△ABC的中线,AD=AE,则∠EDC=____.4.点到直线的距离前两节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这节课我们要根据所讲的性质推出其它一些性质来.(二)讲解新课例4求证: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这是一个证明文字叙述的几何命题的题目,做这类题首先要分清题设、结论,画出草图,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然后再证明.已知:如图,在△ABC,AB=AC,BD、C

2、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CE.让学生自己分析证明方法,如证明△BDC≌△CEB,还可证△ABD≌△ACE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证明.例5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已知:如图,△ABC中,AB=AC,DB=DC,DE⊥AB,DF⊥AC,垂足为E、F.求证:DE=DF.强调:注意距离条件的应用.学生易漏掉DE⊥AB,DF⊥AC,垂足为E、F这些条件,要向学生说明:如果已知中不写明这些条件,求证中就不能用DE=DF,而要先写明DE、DF是点D到AB、BC的距离,然后再写DE=DF.证明方法讨论:方法1:证△EBD≌△F

3、CD,推出DE=DF.方法2:证△AED≌△AFD,推出DE=DF(需先连结AD).方法3:先连结AD,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和角平分线定理推出DE=DF.方法4:利用面积相等来证相等.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几种不同的证题过程.(三)练习教材P.71中1,学生板演.(四)补充练习求证: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注意不同解法的探讨)小结:(1)文字题的证明要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转化为几何语言,正确地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条件,要不重不漏.(2)要逐步学会由已知想可知,由求证想需知.(五)作业略(六)板书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