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导学案.doc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doc

ID:50712781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7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doc_第1页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论语十二章课时: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能说出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能流利朗读课文。2.通过小组讨论,能说出重点字词的含义,正确翻译课文前六章。【知识链接】【作者名片】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

2、“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背景资料】《论语》是以诗经解读为背景的非诗韵文读物,韵文,又称散音句法制作的句子。主要记载孔子怎样把诗经句子拓展为伦理学语义的言行,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怎样把诗经句子拓展为伦理学语义(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论语》,真实再现了圣人孔子平凡的一面,同时又再现了万世之王的人格魅力。《论语》就自身而言,既是记事文,又是解读诗经的用法。【预习检测】1、熟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形、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思

3、而不学则殆()一瓢饮,在陋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博学而笃志()【当堂展示】把划线字的解释解释在括号里,同时在横线上写出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曾子曰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堂检测】1、填空《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孔子名,字,家学派创始人。2、判断题。(1)孔子是战国时期的人。()(2)《论语》是孔子自己编写的书。()(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4)“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数字。()3、根据提示填空。(1)第三章是孔子自述七十

7、岁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是指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达到了高度统一,不管怎么做都能与社会要求契合了。(2)第四章讲,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3)第五章也讲学习方法,阐述和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4)第六章孔子高度赞美了颜回的高贵品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