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说课稿.doc

《小石潭记》说课稿.doc

ID:50722163

大小:4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7

《小石潭记》说课稿.doc_第1页
《小石潭记》说课稿.doc_第2页
《小石潭记》说课稿.doc_第3页
《小石潭记》说课稿.doc_第4页
《小石潭记》说课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石潭记》说课稿商洛市商州区北宽坪初级中学王波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石潭记》位于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是本册课本的第二个文言文单元。本单元入选的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尽管不到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

2、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继续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所教班级学生实际以及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课文自身的特点

3、,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对景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加强语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本文个别语句深奥,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2)教学难点: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4、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诵读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良好的传统教学方法,特别是对这种文质优美的散文。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鉴赏的主体。2、讨论点拨法。在讨论中,

5、使学生得到启发,纠正认识的偏颇。3、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的意境美,进而激发学生想象。4、迁移练习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的写作中。 三、说学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标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方法有:  1、多中形式朗读课文

6、,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与作者同游、与作者对话,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4、人人都来当导游,写段导游词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提高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四、说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3、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对于文言文阅读,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

7、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之所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目,目的在于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的同时,展现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教师缓缓导入,随之课件展示课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入语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