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_讲课.ppt

记承天寺夜游_讲课.ppt

ID:50733358

大小:90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3-13

记承天寺夜游_讲课.ppt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_讲课.ppt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_讲课.ppt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_讲课.ppt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_讲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_讲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你能吟诵几句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李白)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进士。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

2、就。散文方面,三苏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并称唐宋八大家;诗的领域,他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是他的集大成者,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字词积累户:欣然:念:遂:相与:盖:但:门高兴的样子想到,考虑到于是,就一起,共同原来是只是寻友赏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3、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课文背景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来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庭中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句中无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者以高

4、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月下抒怀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1、闲情雅致2、有抱负却不得志文中作者的情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失意情怀中自我排遣的豁达乐观!让经典永驻心间叙事(记叙):月色入户——欣然(欢欣)——念(微微遗憾)——遂(激动)——寻(急切)——亦(心有灵犀)——相与步(平和从容)写景(描写):月色——积水空明竹柏影——藻荇交横抒情、议论:无月?无竹柏?少闲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