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多边形和圆 (2).doc

正多边形和圆 (2).doc

ID:50806662

大小:1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正多边形和圆 (2).doc_第1页
正多边形和圆 (2).doc_第2页
正多边形和圆 (2).doc_第3页
正多边形和圆 (2).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正多边形和圆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多边形和圆教案教学时间2014年12月16课题24.3正多边形和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 识和能 力1.了解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了解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边心距、中心角等概念.2.在经历探索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过程中,学会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并能运用正多边形的知识解决圆的有关计算问题.过 程和方 法学生在探讨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情 感态 度价值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探究等数学活动,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重点探索

2、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了解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并能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探索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观看下列美丽的图案.问题1教师演示课件或展示图片,提出问题1.学生观察图案,思考并指出找到的正多边形.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从这些图案中找到正多边形;(2)学生能否从这些图案中发现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观看美丽的图案,欣赏生活中正多边形形状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美.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利用正多边形得到的物体.你能从这些图案中找出正多边形来吗?问题

3、2你知道正多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吗?你能借助圆做出一个正多边形吗?学生讨论、交流,发表各自见解.教师关注:学生能否联想到等分圆周作出正多边形来.问题2的提出是为了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激起学生主动将所学圆的知识与正多边形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研究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上.[活动2]问题1将一个圆五等分,依次连接各分点得到一个五边形,这五边形一定是正五边形吗?如果是请你证明这个结论.教师演示作图:把圆分成相等的5段弧,依次连接各个分点得到五边形.教师引导学生从正多边形的定义入手,证明多边形各边都相等,各角都相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师

4、关注:(1)学生能否看出:将圆分成五等份,可以得到5段相等的弧,这些弧所对的弦也是相等的,这些弦就是五边形的各边,进而证明五边形的各边相等;(2)学生能否观察发现圆内接五边形的各内角都是圆周角;(3)学生能否发现每一个圆周角所对弧都是三等份的弧;在活动1中学生们发现了正多边形与圆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做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活动2的设计就是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逻辑推理,论证所发现的结论的正确性,从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2  如果将圆n等分,依次连接各分点得到一个n边形,这n边形一定是正n边形吗?问题3 

5、 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吗?各角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呢?如果是,说明为什么?如果不是,举出反例.(4)学生能否利用这些圆周角所对的弧都相等,证明五边形的各内角相等,从而证明圆内接五边形是正五边形.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证明过程.教师提出问题2,学生思考,同学间交流,回答问题.教师关注:学生是否会仿造证明圆内接正五边形的方法证明圆内接正n边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以总结:将圆n等分,依次连接各分点得到一个n边形,这n边形一定是正n边形.教师提出问题3,学生讨论,思考回答.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利用正多边形定义进行判断;(2)学生能否由圆内接多边形各边相等,得到弦相等及弦所对的弧

6、相等,进而证明圆内接多边形的各内角相等;(3)学生能否举出反例说明各角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不一定是正多边形.教师讲评.问题2的设计是将结论由特殊推广到一般.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教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由特殊到一般.问题3的提出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明确判定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必须满足各边都相等,且各内角都相等,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教给学生学会举反例,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活动4]小节学生自己总结,不全面的由其他学生补充完善.学完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思考题问题1:正n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中心角呢?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与外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问题2正n边形的半

7、径,边心距,边长又有什么关系?教师重点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总结,重点关注:(1)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分析;(2)学生面对探究性问题的解决方法.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完成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螺旋上升过程,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