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渗湿药相关知识培训(.ppt

利水渗湿药相关知识培训(.ppt

ID:50809459

大小:4.56 MB

页数:139页

时间:2020-03-14

利水渗湿药相关知识培训(.ppt_第1页
利水渗湿药相关知识培训(.ppt_第2页
利水渗湿药相关知识培训(.ppt_第3页
利水渗湿药相关知识培训(.ppt_第4页
利水渗湿药相关知识培训(.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水渗湿药相关知识培训(.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利水渗湿药方春平1学习要求1.概述部分:掌握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主治病证、主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与使用注意。熟悉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的含义;了解本类药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22.具体药物:掌握茯苓(附茯苓皮、赤茯苓、茯神)、泽泻、薏苡仁、车前子(附:车前草)、关木通、滑石、茵陈蒿、金钱草、虎杖的主要性能、功效、应用及特殊的使用注意。熟悉猪苓、萆薢、海金沙(海金沙藤)、瞿麦、地肤子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学习要求3含义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利水与渗湿利――通利渗―

2、―渗泄4性能特点1、性味:多甘淡,次为苦寒2、归经:主归膀胱经。3、升降浮沉:趋向偏于下行--沉降。4、毒性:泽漆为有毒之品。5功用与分类1.利水消肿药---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2.利尿通淋药---利尿通淋:淋证。3.利湿退黄药---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湿热黄疸证。6配伍应用1.寒湿相并--~温里祛寒药2.湿热合邪--~清热药3.水肿日久,脾肾阳虚--~温补脾肾药4.水肿骤起有表证---~宣肺解表药;气滞---~行气药1)热伤血络尿血--~凉血止血药;症状2)泄泻、痰饮、湿温、黄疸等--~健脾、芳香化湿、或清热燥湿等药物。7使用注意1.因证选

3、药:水肿--利水退肿药淋证--利尿通淋药黄疸--利胆退黄药2.三因制宜:3.中病即止:过渡渗利可耗伤津液。证候禁忌:1.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宜慎用或忌用。2.通利作用强的药物,孕妇慎用。81.利尿;2.治疗腹泻;3.抗病原微生物和化石排石;4.利胆;5.降压;6.抗肿瘤;7.降血糖、降血脂。药理研究9利水消肿药101.含义:以通利小便,排泄水湿,消退水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水肿以及其他多种水湿病证的药物,称为利水消肿药。味甘淡而应用广泛的利水退肿药,其功效习称为利水渗湿,这是狭义的利水渗湿药。本节的药物绝大多数为利水渗湿药,典型的利水退肿药

4、很少,如:香加皮。112.性能特点:利水渗湿药--甘淡而平,或偏于微寒典型的利水退肿药--没有规律(1)性味肾膀胱小肠肺脾三焦(2)归经123.功效与应用: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利水可以消除水湿邪气,故泄泻、痰饮、带下以及其他多种与水湿有关的病证也可以选用。13♣部分的利水退肿药不是用利水退肿来表述,而是用利水渗湿来表述:1.药味为淡味或甘淡;2.药性比较平和,有的可以药食两用;3.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凡是与水湿有关的病证,均可以使用;4.功效为利水消肿的药物,临床只用于水肿,而且没有代表性的利水退肿药。特点14茯苓与薏苡仁15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5、的菌核。茯苓16茯苓17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薏苡18薏苡仁191.性味:甘,淡2.功用:1)利水渗湿: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共性脾虚食少、便溏、泄泻等脾虚湿盛证尤为适宜。2)健脾补中:茯苓薏苡仁202、健脾补中,用治:①脾虚湿盛泄泻:参苓白术散②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四君子汤;③脾虚水肿;④脾虚湿聚,痰饮内生:苓桂术甘汤。茯苓健脾特点脾虚诸证(作用大于薏苡仁)1、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为利水渗湿要药。用于寒热虚实各种水湿病证。茯苓213、宁心安神,用治: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归脾汤;②心气虚,不能藏神:安神定志丸;③水气凌心:茯苓

6、甘草汤④阴虚火旺或思虑过度:黄连阿胶汤茯苓安神特点心悸失眠4.有滋补作用:可药食两用.22茯苓的用药部位名称 及功效特点1.茯苓皮----真菌菌核加工时削下的黑色外皮;专于利水消肿;2.赤茯苓-----皮层下的赤色的部分,偏于行水利湿,略兼有清热;3.白茯苓(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者是小方块,功能为利水渗湿,健脾安神,长于健脾。234.茯神(抱木神)----带有松根的部分切成方形薄片,长于宁心安神,兼有利尿。5.茯神木----菌核中间的松根劈成小块,可平肝安神,力较弱。6.朱茯神----茯苓与朱砂相拌,作用同茯苓而安神作用强。

7、(不合理的炮制方法)现代研究与临床新用241.生用偏寒凉,清热利湿,用治:湿热淋证2.炒用偏温,偏于健脾止泻,用治:脾虚有湿之泄泻薏苡仁252.除痹,用治:风湿痹证筋脉拘挛。①湿痹:薏苡仁汤;②湿热痹痛:三妙汤;③湿热蕴于经络者:宣痹汤;④风湿一身尽痛,发热者: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263.清热排脓,用治:肺痈,肠痈。①肺痈:《千金方》苇茎汤;②肠痈:薏苡附子败酱散。内痈用法用量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本品力缓,用量宜大。抗肿瘤作用27猪苓与泽泻zhulingyuzexie28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猪苓29猪苓30为泽泻科

8、植物泽泻的块茎。31泽泻32猪苓与泽泻共性:1.性味均为甘、淡、寒2.功用:利水渗湿两者作用较强,利尿作用显著(强于茯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