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doc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doc

ID:51201807

大小:44.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9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doc_第1页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doc_第2页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doc_第3页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双版纳》教案【理论支持】设计本课时,遵循语文高效课堂设计基本理念,即应把教学中心由“教”转移到“学”,教者应启发诱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注重指导和启发,尤其要注意学生是否真正从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中收到益处。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是学生的活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本着这样的理念,运用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情境下,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知识。基于这样的理论支持,《西双版纳》教案设计,力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要求教师

2、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交流西双版纳的的风土人情与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感受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探究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富饶、民族风情,体会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二、具体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关键词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2.感受美、品味美,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富饶;3.交流西双版纳的的风土人情与民族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4.通过品味本文语言,提

3、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在具体目标中,1、2、5是针对所有学生确定的,3是对中等生的要求,4是对优秀生提出的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习难点:从文中了解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3.收集并阅读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课内探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导1、组内交流(1)学生回顾上一课了解的西双版纳有关情况,用简短的文字介绍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2)各小组交流,代表汇报

4、[示例]在我国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一个“望天树”景区。这里有种做香料的望天树,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望天树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傣族人居住在竹楼里。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木为材料建造的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西双版纳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虽野象难得一见,但那大象表演却十分有趣。五月份,傣族收获谷子的季节,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精心创作的男女打谷子风情画,还可以看到女人嬉水的妩媚风情画。傣族人笃信佛教,每个男孩都要出家,然后还俗,这使他们成为“除苦积善,受过教化”的人。他们笑对生与死,表现了他们的乐观人生。总之,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的

5、地方,那里有着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它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的风景名胜区。如果有机会,你可一定要去西双版纳包餐那里的秀色啊!【语文新《课标》将“过程与方法”列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那么,在实际操作上,可设计3-5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即“多重对话”,通过组内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成果,

6、学会倾听和批评别人意见,学会表达和反省自己的观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可以坦诚地表达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该给予必要的评说与指导。《西双版纳》的教学案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的。】2.精讲点拨。对学生自主思考题(1)(2)的点拨:1、(品味语言)从下面几个划线句子,你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吗?①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②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

7、谷子粗粗打一遍,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手中挥舞着木锤再细细地打谷子。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点拨方法】参考答案:①作者采用剪影法,雕塑式地描写了人物的固定姿势和特定姿势的轮廓,集中而突出地显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从而使老爷爷的形象在平面上如同雕塑,在静态中呈现动态,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活像一尊塑像”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傣族老人尊敬和崇拜的感情。②作者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傣族人民打谷的风情画。打谷场由竹席铺成。男人“粗粗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