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念、定义的处理.doc

慨念、定义的处理.doc

ID:51485269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5

慨念、定义的处理.doc_第1页
慨念、定义的处理.doc_第2页
慨念、定义的处理.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慨念、定义的处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概念、定义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在高中新课程的教学中,我认为老师们首先需要树立一个新观念——“淡化定义”。这是有关在教学中把握和运用基本概念的新“概念”。为什么要“淡化定义”呢?在教材和实际教学中,我们“淡化定义”的理由主要有三点:一是着眼于学术规范,不便定义;二是着眼于目标设置,不必定义;三是着眼于目标实施,不宜定义。所谓“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其要义是“概括”。概念作为思维的形式,是认识的工具,而不是认识的对象。而“定义”则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2、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明的说明。”其要义是“确切而简明”。定义作为概念的表述,是学理(术)的方式(规范),而不是呈现概念的惟一方式和评价概念的唯一尺度,更不是概念本身。诚然,概念,特别是理论概念的确立和运用,始终是学科课程实施的基本使命,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更要明确的是:概念本身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必要手段。通过教学,要认识的对象是生活,是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如果只是针对概念本身提出认识要求,甚至只关注表达这些概念的文字规范,势必会把课本本身当成了最终认识对象,其表现是远离真正的认识对象,只求一字不差地背、记概念的定义,以至固化为“死记硬背”的学习方

3、式。这种把概念的定义奉为“神圣”的思维定势,说到底,是一个教学观念问题。在教学和评价中,对形成正确的概念或正确地运用概念的要求没有错,错在过分专注于对概念定义的要求。教学的关注点不在于能否穷尽概念的全部意义,而在于能否顺乎学生的阅历和学历。概念的确立是重要的,但其准确与否、成效如何,取决于能否用以把握住它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不取决于能否背下它的定义。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生活》将其定义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而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则将其概述为:“广大人民通过直

4、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和司法机关,各司其职,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权力。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实质内容上看,两种概括是一致的,并不矛盾;从表述方式上看,后者比前者具体些,不是简单重复;从评价要求上看,不必设定其中一种为标准,两者都是对的。问题在于,如何采取某种恰当的方式实施评价。即:避免导向对定义的标准表达,而力求导向对概念的正确把握。根据我的经验,要谈清楚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区分内容标准、标准答案和评价标准这三个概念。一是内容标准不等于标准答案。内容标准固然包含对学

5、科知识的要求,但我们称之为“标准”的东西,它的真正标尺不在于特定学科知识的标准答案,而在于凭借相关经验(知识)支撑本课程的特定目标,即基本观点。二是内容标准是制定评价标准的基础,但不等于评价标准本身。实际上,作为教学要求的标准是基本标准(或最低标准),而评价标准是级差标准,换句话说,教学是对学生“该做什么”、“做了什么”的要求,评价衡量的则是学生“能做什么”、“做了多少”,而这并不取决于、也不可能取决于定义的准确与否。三是评价标准也不等于标准答案。既然评价的核心,不是概念定义,而是基本观点,那么水平的区分,应取决于实际能力的表现,来自于基本观点的把握,见之于具体材料的运用或阐释。因此,

6、制定评价标准,不可能是标准答案式的。那么,究竟什么是评价标准呢?换言之,我们评价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一些要求,供参考。在确认基本观点的前提下:n能否清楚展示基本问题n能否恰当应用相关学科知识n能否以恰当方式通过推理来为基本观点作说明。n能否为解释基本观点举出说明力强的证据。n回答问题是否针对性强。n阐述问题是否有独到之处(方式、见解)。标准,固然包括知识技能和行为表现,但评价的意义不在于相关学科的特定知识,尤其不在于特定学科概念的定义,而在于能否支撑本课程的特定目标。如此看来,寻求解破难点的出路,淡化定义式的要求,不失为一种选择。对于当下的教学来说,这可能更具必要性、有效性

7、。因此,采取“淡化定义”的方式,从本原上化解因“抠概念”、“背概念”而导致的许多难点,其实就意味着在具体操作中找到了“突破难点”的有效办法。无论是教学环节还是评价环节,对学习效果的判断应该来自于实际能力的表现,显现于对具体材料的运用或阐释。如果树立了这样的教学观念和评价观念,对许多以往看似难点、疑点的感受就会迥然不同,也就不必一味依赖理论上的“深挖洞”了。所以,在我看来,所谓概念的误区,并不表现为讲不讲概念,而在于如何讲概念、如何用概念、如何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