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导学案.doc

雨霖铃导学案.doc

ID:51551230

大小:4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3

雨霖铃导学案.doc_第1页
雨霖铃导学案.doc_第2页
雨霖铃导学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雨霖铃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雨霖铃》导学案高二语文备课组【预学案】学习目标:1、体裁简介2、宋词发展史3、知人论世一、体裁简介1、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2、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3、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4、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5

2、、《雨霖铃》:本来是唐代教坊大曲,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了斜口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6、我们学过的词牌名还有哪些?二、宋词发展1、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2、类

3、别: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三、知人论世1、柳永生平: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生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有《乐章集》。2、柳永轶事

4、(1)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柳永自称:“奉旨填词。”(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3)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

5、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4、《雨霖铃》这首词可以说是柳永婉约风格的集中体现。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反映了柳永当时的这种复杂心情。【启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学习重点: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学习难点:品位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离情别绪,永远能波动中国人的心弦!《大约在冬季》、《死了都要爱》《

6、骊歌》(《送别》)《雨霖铃》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齐秦《大约在冬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李叔同《送别》抒情可以有更高级的方式!二、初读感知:1、听示范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2、齐读: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并且注意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初读之后,你体会到这首词具有怎样的感情基调?三、赏析“

7、离别之伤”——抒情的典雅别致1、融情入景2、虚实相济典型意象——上片:下片:四、背诵全词【补学案】拓展阅读:10年江苏高考卷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 魏 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