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拉伸模设计资料.pdf

连续拉伸模设计资料.pdf

ID:51645509

大小:12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4

连续拉伸模设计资料.pdf_第1页
连续拉伸模设计资料.pdf_第2页
连续拉伸模设计资料.pdf_第3页
连续拉伸模设计资料.pdf_第4页
连续拉伸模设计资料.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连续拉伸模设计资料.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页数1中国模具论坛带料连续拉深模设计一.带料连续拉深适用范围1.外径:d<60MM,外径太大,模具太大2.料厚:t<2MM,料太厚,拉深力大3.相对高度h/d≤2.5拉深过程不能退火处理4.相对直径:d凸/d≤2因此拉深变形程度不能太大。二.总拉深系数带料连续拉深由于中间不能退火处理,首先确定材料允许的最大变形程度,就是总拉深系数m总,审查是否满足拉深条件,即产品总拉深系数不能小于材料极限拉系数m总=d/D=m1*m2*****mn确定总拉深系数以确定拉深次数m1=d1/Dd---产品的中线直径(mm)m2=d2/d

2、1D---产品实际的毛胚直径(mm)m3=d3/d2连续拉深系数表《经验值,适用旋转类产品,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材料m1m2m3m4m5m6m7极限m总软料:纯钢铜黄铜无工艺拉深用钢材等0.650.800.820.840.860.880.900.24切口硬料:不锈钢铝等0.700.840.860.880.900.920.37软料:纯钢铜黄铜有工艺拉深用钢材等0.550.750.800.820.840.860.880.18切口硬料:不锈钢铝等0.600.800.840.860.880.900.27d凸Dd1d2R凹d3

3、h2h1hR凸h2h1hhdd3d2d1D1200设计工作室仿冒必构页数2中国模具论坛三.拉深系数的选用原则带料连续拉深不同单工序拉深,系数相对单工序拉深要大得多,因此,在总系数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选大值,情愿增加拉深次数,首次拉深不宜过小,过小则变形程度过剧,对于条料稳定影响过大,不利于连续拉深,第二次拉深,由于拉过了一次,材料硬化程度比未拉前变化很大,反以第二次拉深系数相对首次要大得多,以后各次拉深由于材料硬化越来越严重,所以系数也要逐步加大。四.影响拉深系数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材料的性质:材料塑性好时,取较小的拉

4、深系数。2.材料的相对厚度:材料的相对厚度t/D越大,金属变形越容易,可取较小的拉深系数。3.拉深次数:拉深过程中,因产生冷作硬化现象,使材料的塑性降低。多次拉深时,拉深系数应逐渐加大。4.拉深方式,有无工艺切口,材料流动容易,有工艺切口系数可选择小的系数,有凸缘比无凸缘的系数相对也要大。6.冲模结构:若冲模上具有压边装置,凸、凹模具有较大的圆角半径,凸、凹模间具有合理的间隙7.润滑:具有良好的润滑,较低的拉深速度,均有利于材料的变形,可选择较小的拉深系数。但对凸模的端部不能进行润滑,否则会削弱凸模表面摩擦对危险断面

5、的有益影响。无工艺切口1200设计工作室有工艺切口仿冒必构页数3中国模具论坛带料连续拉深的分类和应用分类应用范围特点t/D*100>1材料流动困难,拉深系数大,无工艺切口d凸/d<1.3拉深次数多,节省材料h/d<1.5t/D*100<1材料流动比无切口容易,拉深有工艺切口d凸/d>1.3系数比无切口要小,浪费材料h/d>1.5五.工艺分析带料连续拉深过程中,只是将首次拉深进入凹模的材料作重新分布(而凸缘直径d凸保持不变),随着拉深直径的减小和凸.凹模圆角的减小,从而改变各半成品直径和高度。当直径减小时,其拉深高度增

6、加,圆角半径减小时,反而使高度减小了。对于无工艺切口的带料拉深,第一步拉入凹模的材料常取比制件实际多8%-10%,在有工艺切口时,则多拉入4%-6%(工序多时取上限值,反之取下限值),并在以后各工序中逐步还移到凸缘上。1.各次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的确定首次拉深应取较大的圆角半径,R凸=4-8t,R凹=3-5t采用无工艺切口拉深时首次拉深凸模端面可设计成球形凸凹模的圆角半径随着工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原则上最后一次拉深凸模或凹模的圆角半径等于产品的圆角半径,中间各工序的圆角半径应逐次均匀递减(20-50)%,以使逐步接近产

7、品圆角半径,但不得超过极限的拉深最小半径,若产品的圆角半径过小,即R凸<2t,R凹

8、由于CAD技术的普及,普遍都用画图法计算得出,方法是:由于连续拉深的材料厚度变化很小,属于不变薄拉深,依据体积不变的原理,确定毛胚的形状,加上修边余量,画出产品的三维图,用查询工具查出体积相等为准,得出毛胚直径D的数据。4.各次拉深直径的确定d1=m1*Dd2=m2*d1d3=m3*d2以此类推5.各次拉深高度的确定连续拉深的各次高度计算起来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