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题画诗.doc

诗歌鉴赏之题画诗.doc

ID:51832061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6

诗歌鉴赏之题画诗.doc_第1页
诗歌鉴赏之题画诗.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题画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之题画诗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一.诗与画的关系   珠联璧合  相映生辉 1.重形象(塑造形象)   用语言文字    用色彩线条 2.重意境(营造意境)   意就是主观情志   境就是客观物象 二.诗与画结合的方式 (一)因诗而作画——诗意画   (二)因画而题诗——题画诗 三.题画诗艺术

2、表现手法举隅 (一)画写物外情(区别于照相)诗传画外意(区别于解说) (二)不即不离  (既不脱离画面的内容,又不拘泥于画面) 虚处传神   (取长补短,从画的空白处补充升华) 四.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举隅 (一)化静为动  动静相生 绘画是空间艺术,它是以色彩、线条为造型语言来表现生活的,因此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静止不动的;而诗歌是时间艺术,它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来塑造艺术形象,因此它可以对审美对象进行动态的描写,以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 化动为静、动静相生,正是题画诗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二)化实为虚  虚实相映 前人论诗曾有“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的说法。 所谓实,

3、就是指具体的景致物象;所谓虚,就是指抽象的思维活动。  (三)借景抒情  抒怀咏志 “作诗者徒言其景,不若尽其情,此题品之津梁也。” 此语道出了题画诗创作的个中三昧:诗人只有将自己浓郁的主观情感渗透到画面所表现的客观景物中去,使其“皆着我之色彩”,才能写出情景交融的题画佳作。  (四)正侧相映  睹影知竿 好的题画诗往往语约义丰,写法灵活。或起承转合,舒卷自如;或背面敷粉,正侧呼应。构思极尽腾挪变化之致。  (五)寓理于物  启人心智 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会变成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歌德  (六)象外传神  形神兼备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核心是讲求“气韵生

4、动”,无论是诗文还是绘画都力求表现客观物象内在的神韵,脱略形迹,象外传神。艺术家往往通过凝神观照,将自己主观的精神生命贯注到物质对象中,以显示物质对象内在的生命运动,题画诗创作也是如此。 运空灵之笔,写物象之神,以表现象外之旨,画外之趣。(七)味嗅视听  诸觉交融 绘画是视觉艺术,它通过优美的构形与明丽的色彩诉诸人们的眼睛,这是它的审美特征;但是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诸如触觉、听觉、嗅觉等则难以表达出来。诗歌是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表达出日常生活中种种不同的感觉,以弥补绘画艺术的局限。  (八)亦真亦幻  以幻显真 诗歌能表现接近于物质的图画,特别能产生那种逼

5、真的幻觉。——莱辛 这种幻觉是由于对画面的凝神观照而产生的。画面上的艺术形象与诗人的审美想象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眼前似真似幻,心中恍惚迷离。这种幻觉表现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五.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银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1)诗歌中有两个词语都点明了秋景,且前后相应,构成了秋象,这两个词语是和。     (2)首二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请说说三、四两句在本诗中的作用。      2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歌刻画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借以表现了怎样的志趣?请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画竹  郑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