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授导型教案.doc

《坐井观天》授导型教案.doc

ID:51838039

大小:6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6

《坐井观天》授导型教案.doc_第1页
《坐井观天》授导型教案.doc_第2页
《坐井观天》授导型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坐井观天》授导型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表学科语文授课年级二年级学校杨和旺全学校教师姓名伍倩章节名称《坐井观天》计划学时2学习内容分析《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知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学习者分析二年级同学年龄小,他们经常把局部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

2、活中却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比方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俺感觉特别好,以为自身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同学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知识与技能:1、认知3个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过程与方法: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难点:在朗读文中三次对话的基础上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学设计思路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同学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俺认为可针对同学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括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同学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同学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身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依据的理论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

4、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2板书:观。讲解“无边无际”么意思? 字形、字义。质疑。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

5、位置。5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正确、流利读课文 。质疑“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10示范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通过朗读来感悟,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10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 学生用纸

6、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学生把一本薄薄的作业本卷起来观看天的大小,让他们尝动手的乐趣,使他们融入班集体中来,使这些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5教师巡视完成练习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5教师指导学生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课堂教学流程图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看得多见得多天井口大看得少见得少 教学反思在教

7、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又是支持和帮助者,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层次小有差异的学生,把目光注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发展。专家点评主要体现在导得有方,学生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进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开作得十分融洽。由于老师启发,诱导得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

8、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新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抓住新事序幕,把握三次对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