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和精神课件.ppt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课件.ppt

ID:52309837

大小:272.5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04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课件.ppt_第1页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课件.ppt_第2页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课件.ppt_第3页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课件.ppt_第4页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应有格物致和精神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为什么会把这两个词用在中国读书的孩子身上?作者简介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目前,丁肇中教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默读全文并查工具书解释词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袖手旁观:一帆风顺:推究事物的道理。求知,得到知识。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端正心思。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通读全文后讨论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提出问题怎样提出?分析问题怎样分析?解决问题解决关键?“格物致知”出自哪里,

2、它的意思是  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  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现代的中国教育应该具有怎样的“格 物致知”?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

3、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什么是实验精神?我们为什么需要培养实验的  精神?你是怎么样看待学习成绩与综合能力的?围绕这个话题写篇短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