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和精神ppt课件.ppt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ppt课件.ppt

ID:59285305

大小:1.59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9-20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ppt课件.ppt_第1页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ppt课件.ppt_第2页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ppt课件.ppt_第3页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ppt课件.ppt_第4页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制作:钱库一中JMF2007、11zhào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作者简介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

2、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做教授。写作背景:丁肇中教授故居(山东日照)可别小看这个破屋丁肇中教授负责实施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最大的研究项目——L3实验室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加速器使用的环状隧道,位于地下50至170米之间,周长27公里,规模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由中美等国家共同研制的 阿尔法磁谱仪这是为了在外层

3、空间寻找反物质、暗物质以及研究宇宙射线实验研制的首台太空磁谱仪。该实验由丁肇中教授主持,中国承担关键部件——永磁体系统的研制。zhào丁肇中埋没彷徨儒家mòpánghuángrú袖手旁观:不知所措: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整体感知梳理结构试着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理清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谈问题的。《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格:推究,探察。致:获得。题

4、目含义:我们应该具有从探究物体而获得知识的精神。题目即本文的中心论点。题解格物致知:第一部分(l段):介绍演讲的基本内容: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2~5段):指出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第三部分(6~12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四部分(13段):得出结论,实验精神应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主旨:中国学生应具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实验精神)。明确课文结构及基本内容阅读2-5自然段作者说: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是什么书?朱熹抽取《礼记

5、》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主要经典。“格物”和“致知”出自何处?含义是什么?出自《大学》。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地田地。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举了王阳明的例子。我们探讨一下:王阳明“格”竹子为什么失败?这位先生面对竹子硬想了七天,而不动手实践,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6、从内心领悟真理。阅读6-12自然段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提示了这一段大意的语句是: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实验精神”与“格物致知”是什么关系?“实验精神”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重要性体现在哪里?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实验的特征是什么?你觉得此句可用哪一句诗句来概括?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身。出处《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格”?作者主张: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

8、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作者认为中国学生“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作者认为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应怎么该?原因是:大家受王阳明思想的支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要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必须培养实验的精神,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以他自己在美国读大学的亲身经历为证(请你读一读):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