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 (2).doc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 (2).doc

ID:52542715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8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 (2).doc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 (2).doc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 (2).doc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 (2).doc_第4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 (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认识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段之间的关系,知道课文是怎样连段的成篇的.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2.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理清游览顺序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

2、一起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解题:“记”是什么意思?较“记”的是什么?(记是“记载”的意思,本文记的浏览胜地,固而是一篇游记.并告诉学生,这篇游记是顺圣陶先生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后写的.)教师:去双龙洞洞途和洞内的景致非常美的奇特,吸引中外游客,同学们也想双龙洞吗?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游览好吗?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胳.读后提问:按游览顺序,全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讨论后确定:全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六段.第一段(1)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及地点.第二段(2、3)介绍沿途所见景物.第三段(4)介绍外洞洞口及外洞.第四段(5)介绍孔隙.第五段(6、7)介绍里洞.3.结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学生

3、按顺序说说作者浏览了几个景点.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4.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问:这段向我们交代了什么?(浏览时间人物、景点.)(2)用编句法概括段意.4月14日,我去游览浙江的金华双龙洞.5.学习第二段.过渡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赏.(1)默读第二自然段,从课文中标画出不沿看到的景物,及这些景物的特点,再体会一下作者看到这些学后有什么感受.(2)学生回答,老师边板书:景物——映山红油桐砂土新绿特点——各色白色粉红色或浓或淡感受——一片明艳(3)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听到了什么?溪流是怎样往下流的?声音有什么变化?(作者听到山中溪流

4、的声音,看到了溪流沿山而下的景象,并听到不时变化的溪声.)(4)有感情地齐读第二段,同时边读边想象沿着途明艳的南方山景,并思考,课题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笔墨去沿途景色呢?沿途景色已如此美丽,双龙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一游;沿途美景成了双成洞奇特景象的衬托;作者游兴很高,心情舒畅,借途中所见抒发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总结第二段段意;从金华过罗旬入山,一路上景色明艳迫溪流到洞口.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的前三段向我们介绍了作者游览的时间、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见闻,那盘曲而上的盘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艳的山路景色,那时时变换调子的溪

5、流声……是多么迷人啊!那么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A.请大家打开书14页,读读课文4--7自然段,看看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  B.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  C.指名学生回答,并征求全体同学意见.  D.板书:外洞孔隙内洞 2.再读课文,归纳特点:  A.同学们再读读这几段,看看外洞、孔隙和内洞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B.学生阅读理解,教师巡视了解.  C.指名学生回答,征求其余同学意见.D.板画并板书:(画出外洞、孔隙、内洞) 3.小结过渡,布置下一步学习任务:其实呀,你们刚才谈的

6、这些就是这几个地方的特点.通过刚才两次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游览了这几个地方,也知道了这几个分别有着这样的特点.那么,你对哪个地方最感兴趣呢?(了解学生大概情况)同学们都分别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地方,你们想让大家都来喜欢这里吗?那就要你们去细细地读文章,喜欢哪个地放就读哪个部分,看看你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这些特点,然后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通过你的理解,通过你的表达,把别人都吸引过来,好吗?我们这样去读: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你是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特点的?找到后就按平时读书的方法做上记号.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学生阅读,做批注,教师巡视辅导,并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2.课

7、堂讨论:  A.组织:有一些同学已经想好了.下面,我们先按课堂小组开展讨论,跟同学们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这些个特点让你喜欢的?  B.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初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交流评议:  A.分别指几名同学围绕以下几个要点开展讨论:1)船小2)行船方式3)乘船姿势  4)乘船感觉(找出相关词句,说出思维过程,弄明白作者通过写什么来表现孔隙窄小的特点,读出乘船的姿势和感受.)  B.同学们体会得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